天眼(神话传说)

 2023-06-18  阅读 803  评论 0

摘要:天眼在道教中是天神之眼;天眼在佛教中是五眼之一;文学用语中天眼在古人时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注音ㄊㄧㄢ ㄧㄢˇ。天眼tiān yǎnㄊㄧㄢ ㄧㄢˇ神话传说它指天神之眼,归属道教。《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玉帝天眼一看,果然便向那人道:“似你这等的功行,便是我这里也无天条可引。” 天眼是二郎神的标志,

天眼在道教中是天神之眼;天眼在佛教中是五眼之一;文学用语中天眼在古人时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注音ㄊㄧㄢ ㄧㄢˇ。

天眼

tiān yǎn

ㄊㄧㄢ ㄧㄢˇ

神话传说

它指天神之眼,归属道教。《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玉帝天眼一看,果然便向那人道:“似你这等的功行,便是我这里也无天条可引。” 

天眼是二郎神的标志,也称天目。明嘉靖三十四年《二郎宝卷》中记载二郎有天眼,原文:“天眼开,观十方,如同手掌。极乐开,斗牛宫,都在目前。常显化,天宫景,无边妙意。明历历,才看见,景致无边。” 

在民间,关于二郎神天眼由来的传说非常多,有一种说法是二郎神乃氐族之神。

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额为天”的习俗,即用刀在额上刻上痕迹,然后在伤口涂上墨,使长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个竖起来的眼睛,即所谓“天眼”——这就是二郎神有三只眼的来历。

东汉以还,氐人由今陇南扩散到川北、西康,这一带不仅二郎神的庙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

《邛崃县志》卷三记“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头上额中有纵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遗存。唐以后,氐人逐渐融合于汉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随之成了大一统中华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员。

佛教用语

佛教所说五眼之一。又称天趣眼,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

《大智度论》卷五:“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麁,若细,诸色无不能照。”

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预覩未来。”

唐 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诗:“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文学用语

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诗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唐 卢仝《月蚀诗》:“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刘基《次韵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不知妖恠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昳。” [1]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e72CD0ECwg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03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04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