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1974年,人类通过一台射电望远镜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信号。
这组看上去很简单的像素图,其实并不简单!
如果信息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会读到下图所示的信息,从上到下依次为:用二进制表示的1-10十个数字;DNA所包含的化学元素序号;核甘酸的化学式;DNA的双螺旋形状;人的外形;太阳系的组成;望远镜的口径和波长。
向球状星团M13发送信息的原因是其中的恒星分布比较密集,被地外智慧生命接收的可能性较大。
图片:被称为“阿雷西博编码”的人类信息,外星人会收到吗?
图片:射电望远镜中的球状星团M13。
这台向地外文明发送人类信息编码的射电望远镜叫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英文:Arecibo Radio Telescope),正式名称是阿雷西博天文台(英文:Arecibo Observatory)。
该射电望远镜由史丹佛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康奈尔大学管理。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
该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又名阿雷西沃),直径达305米,后扩建为350米。阿雷西博望远镜是固定望远镜,不能转动,只能通过改变天线馈源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
图片:位于大山中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图片:就像是抛物面雷达一样,天线前方有一个巨大的馈源,通过移动馈源来转换观察的方向。
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有点类似于雷达。
射电望远镜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 。
望远镜结构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取得了四项非常重要的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四大发现",这四项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
射电望远镜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不受尘埃干扰,透过云层全天候接收更短的电磁波,大大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观测范围。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全世界所有的射电望远镜在60年中所收集到所有天体射电源的能量,仅仅相当于几个雨滴撞击地面所释放的能量。
足见对深邃太空观察的艰难。
图片: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片:充满科幻色彩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中心馈源。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也越发先进,美国开始逐渐改变研究的目标,这座耗资2.6亿建造起来的射电望远镜开始慢慢荒废。
分配到该项目的资金逐渐减少,最后终于停止了拨款。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因为年久失修,杂草重生,已然没有当年辉煌的模样,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金属废铁,实在是让人惋惜。
不过,没有了美国机密射电望远镜的光环,倒是让天文台开始做起了旅游的生意。不少游客纷至沓来想要一睹这一传奇射电望远镜的风采,而天文台还接待了不少好莱坞剧组,比如《007黄金眼》《超时空接触》等影片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2010年的游戏《正当防卫2》中,阿雷西博天文台是其中的一个场景。
2013年的游戏《战地4》中,多人游戏地图"传输中心"也取景自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图片:废弃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成为旅游景点。
中国在射电望远镜研制上也在紧追世界步伐。
2012年10月28日,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台射电望远镜的综合性能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能够观测10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参与了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
而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成为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取代了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地位,2016年9月在贵州落成,截至2919年已经发现43颗脉冲星,为我国天文观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片:成废墟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图片:中国贵州的FAST射电望远镜取代了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成为世界第一!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