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

 2025-07-16  阅读 708  评论 0

摘要:来源 | 捷氢科技每到夏日,人类不能离开——西瓜、WiFi和空调。空调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给人类提供舒适的环境,撑起了人类在炎热面前的尊严,而氢燃料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与空调有相似的作用。人们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离不开空调;同样的,氢燃料电池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运行,也离不开热管理系统。|

来源 | 捷氢科技

每到夏日,人类不能离开——西瓜、WiFi和空调。空调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给人类提供舒适的环境,撑起了人类在炎热面前的尊严,而氢燃料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与空调有相似的作用。人们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离不开空调;同样的,氢燃料电池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运行,也离不开热管理系统。

| 什么是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1)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2)

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循环图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3)

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示意图

| 部件盘点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4)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5)

水泵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6)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7)

中冷器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8)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9)

去离子器

水暖PTC

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燃料电池面临低温挑战。水暖PTC是给电堆在低温冷启动时给冷却液辅助加热的,使冷却液尽快达到需求的温度,缩短燃料电池系统冷启动时间,就好比天气较冷的时候,运动员正式比赛前,先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水暖PTC由加热芯体、控制板及壳体组成,其要求是响应快、功率稳定。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10)

水暖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11)

节温器由电机执行机构,阀体,进出口及壳体组成。燃料电池系统对节温器的要求是响应速度快、内部泄露量低、带位置反馈信息(电机节温器)。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12)

节温器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13)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14)

散热器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15)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详解)(16)

冷却管路

| 挑战,挑战算什么?

正如曾经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受到技术上的阻碍,在汽车从传统能源转换到氢能源的路上也有着不小的挑战。

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燃油发动机而言,主要面临两个较大的挑战:

一是零部件离子释放的控制,在热管理系统的零部件中,中冷和散热器较容易释放离子,导致冷却液电导率升高,进一步影响到系统的绝缘。目前主要缓解该问题的方式是零部件增加清洗工艺,但按照当前的状态,清洗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影响生产节拍,同时清洗的效果也有限,无法避免离子的长期释放。未来探索新的生产工艺、更合理的系统设计都将有助于改善相关的问题。

二是散热效率需要提高。一般而言,在相同的车辆运行条件下,氢燃料电池的散热量比传统燃油发动机大10%-20%左右,但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温度较低,与环境的温差较小,这导致了燃料电池对散热要求相比传统车高了很多。除了增加散热面积外,更优的散热器设计,更合理的进气格栅设计,更高的电堆效率都将有助于解决散热困难的问题。

更好的热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更合理的热量综合利用有利于系统的节能减排。相信随着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相应的热管理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a66Cz0HBQ8FUl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22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02秒, 内存占用1.3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