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解释呼吸(国学什么是四声)

 2024-02-21  阅读 1034  评论 0

摘要:国学·什么是“四声”? “四声”,指的是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是由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构成而表现出来的声音差异,这是语言本身所存在的客观现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国学解释呼吸?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国学解释呼吸国学·什么是“四声”?“四声”,指的是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是

国学·什么是“四声”? “四声”,指的是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是由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构成而表现出来的声音差异,这是语言本身所存在的客观现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国学解释呼吸?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国学解释呼吸(国学什么是四声)

国学解释呼吸

国学·什么是“四声”?

“四声”,指的是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是由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构成而表现出来的声音差异,这是语言本身所存在的客观现象。

直到南朝齐、梁时期,人们才对汉语的声调进行自觉的研究,并将其归结为“四声”,即平、上、去、入。平声、上声、去声统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关于“四声”的发音特点,《康熙字典》中有一首名为《分四声法》的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表述当然不尽科学,但是基本上道出了“四声”的特点。

“四声”发现之后,被应用到诗歌和骈文的创作当中,上、去、入总称为仄声,与平声相对、调用语言的时候,有意识地采取平仄相拗的方法,以追求一种抑扬顿挫、优美悦耳的语音效果。

平、上、去、入反映的是中古汉语的四种声调,及至近古时期,语音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应用最广的北方话中,入声开始消失,并且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即逐渐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轻声除外)。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至于原来的入声字,则分派到其他三声之中,还有一部分原来的上声字转变为去声了。

这“四声”是基于现代汉语普通话而言的,而之于各地方言,则情况差异很大,有着各自不同的声调区分。如,现代吴语中的绍兴方言和闽南语的潮州方言区分阴阳二类声调,阴调对应清音,阳调对应浊音。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629Cz0ABwsAV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826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193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