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几乎成为教育焦虑的代名词,如何化解焦虑成为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上周五晚,UICA星学员Claire的妈妈Sherry受邀来到“两代派”直播间,作为一名80后海归精英同时也是8岁女孩的妈妈,Sherry是怎样看待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的?她如何帮助孩子在学习和喜欢做的事之间找寻平衡?怎样尽力避免“凋零效应”,让孩子充分享受“尝试期”呢?
1
慢才是快,不要害怕落后而“抢跑”
所谓的教育焦虑,有的源于得失和攀比,有的源于不安和无助,家长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问题,也不确定问题的原因何在,更不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Sherry认为,要解答这些疑问,关键在于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对自己教养方式的自信。
Sherry一家之前在澳洲生活,女儿Claire的幼儿园阶段是在那里度过的。后来,考虑到孩子祖父母都在国内,作为父母也希望孩子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Sherry感同身受国内基础教育相较于国外的最大优势在于足够扎实,Sherry一家决定回国。
刚一回国,环境变化和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应在Claire身上很快显现出来。“Claire延续了她在澳洲时的学习状态,很快的,就变成了国内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我也经常被老师约谈。我记得很清楚,她回国后第一次期末考只拿了60分。我还没焦虑,老师先焦虑了。”Sherry在交流中说。
作为妈妈,她始终坚信孩子的学习热情是需要被点燃的。只要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在,分数是暂时的。几乎无一例外的,每个人都希望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然而,除却智力区别和努力与否,“平衡”才是尖子生们能长期坚持学习的法宝。
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所谓资优生,除了能始终坚持学习时间表,在他们的时间表里,并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而是既包括学习时间,也包括娱乐和做其他重要的事的时间。这样,他们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反而更能把时间表坚持下来。
“和大多数国内孩子一样,Claire现在报了美术,阅读和古筝三个兴趣班,这些都是她自己选的,一直坚持的很好,学科成绩也伴随着时间推移升上来了。”在Sherry看来,这些孩子自己喜欢的事,不但不是负担,而且还是构成她学习动力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选择UICA也是他们一家人的决定,“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适合UICA,但我清楚哪一类孩子需要它。”Sherry说。
2
好的家庭教育,更在于一致进取
很多父母的育儿之痛在于与孩子沟通时,孩子本能地竖起一道屏障——当一个孩子得到尊重时,才懂得去尊重别人;当一个孩子得到自主权时,才懂得界限感;当一个孩子被信任时,才逐渐唤醒了内驱动力。
当被问起自己的家庭文化,Sherry总结了三个关键词:爱,平等,信任。
在家庭中,爱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意味着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任,不是过度关注而是独立合作,父母和孩子彼此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两年前,刚回国的时候,老师约见Sherry,告诉她Claire在班级里常常“捣蛋”,会给老师们制造麻烦。回到家,Sherry没有批评女儿,而是认真地和她谈。“我相信她这样做有她的理由,我希望能让她感受到,我站在她那一边。”Sherry愿意让女儿承担一定压力,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来自于父母、老师的误解。
我们常说,为人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在老师眼里,Claire的另一问题在于上课不太敢举手回答问题,这和在澳洲时的女儿形成了鲜明反差。“和我Claire沟通了这个问题,她坦诚的告知,之所以不常举手,是因为怕自己给出的答案是错的。”Sherry对这个问题有点儿担心。
“来UICA三个月后,老师主动找到我,告诉我Claire在课堂内外变化非常大,我相信,UICA这种和澳洲学校吻合的节奏帮助了Claire,这种鼓励式的教育让她找到了自信,而一旦这份自信涌现,课堂外的她自然不必以出格博取关注,一连串问题迎刃而解。”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尊重孩子的主体权利,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耿耿于怀’,来UICA上学第一天,女儿拿回一年级的课本给我看,其中有一个单词我竟然不认识,这让我意识到,我不是女儿学习的旁观者和督导员,相反的,我需要跟她一起学习。”从那之后,每次女儿放学后,Sherry都会把女儿学习的教材、导学案、Course Review、练习作业过一遍,包括哪些单词、哪些发音拿不准,都会去查询校准。
说到这,Sherry建议学校建立起“家长共学小组”,利用等待孩子放学的十几分钟时间,把学生当日学习的材料研究一下,或者是专门派一位老师,协助家长把重点难点过一下,这样的话,家长回家辅导孩子就有了底气,更关键的,是让孩子看到,我的爸爸妈妈在和我共同学习,他们学习起来就多一份动力。
家庭教育,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需要一家人全心全意的参与。
3
连贯的家校共育是最佳支持路径
自Claire第一天上课至今,Sherry一直作为她的“同班同学”,课前一起预习,课后一起讨论。Sherry相信,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方面能够降低孩子的孤独感,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的积极向上的家庭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还可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加强彼此间的认同和理解。
孩子能否提高执行能力,取决于他的动力有多大,也取决于他的同伴在做什么——也就是环境因素。
如果你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就要让他多交一些好好学习的朋友;如果想让孩子提高数学能力,不如着眼于学数学的具体场景,比如每天写数学作业前把手机收起来、或者每学习1小时就奖励一下自己。
要孩子好,就要看清自己,面对自己内心的困境,接纳自己的内在小孩,面对自己的恐惧。
教育里的焦虑,是社会焦虑的集中展现。一方面,家长的焦虑也反映了社会本身的结构问题;另一方面,一个个家庭的觉醒,一个个家庭选择去看到孩子、倾听孩子,才能带来教育的进步。
UICA作为一所小学校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我们因为有千百位像Claire妈妈一样的家长支持者而感到自豪和兴奋。除了邀请家长定期见面,UICA每年还会开放至少260天,除了法定节假日和每周一、周二的学院休息日,家长和学生们可以随时到学校参与项目或者进行自我学习。每个月都设立主题开放日,让家庭能更深入的了解学校文化、教学方式、教师课堂。
扫描小程序回看,时长45mins
UICA家庭学习中心还将组织“科学爸爸委员会”、“未来生活家”、“柳泉周末俱乐部”各类面向家庭的分享活动。通过校长接待日、独角兽计划、两代派直播交流等,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促动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成长。
如何向家长真实地打开校门?怎样让家长有效地参与学校决策?是否让家长化身老师的老师?是否推动家长成为海量课程的提供者?如何让家长角色扮演一下校长?怎样把学校办成引领社区学习的文化平台?这些问题,都是UICA每一名老师孜孜不懈的日常追问。
往更大一些的层面说,教育是全社会需要担负起的责任,家长的焦虑并不是家长单独创设和集体投入的,需要政府、社会、舆论,每个家庭做出积极的改变。面对家长的焦虑,如何化解,使得家校教育的方向一致,需要家庭、学校和孩子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优质学习资源推荐
可汗学院
巨大年龄跨度,全学科综合学习社区
https://www.khanacademy.org/
Free Kids Books
美国K12教科书、课堂补充材料
https://freekidsbooks.org/
国际儿童电子图书馆
100 种语言的图书,适合学小语种
http://en.childrenslibrary.org/
ck12
全美4万所学校在用,海量资料免费用
https://www.ck12.org/student/
Epic
美国超91%学校在用的线上图书馆,听有声书
https://www.getepic.com/
蓝思
帮孩子精确选到符合能力的英语读物
https://lexile.com/
ProgressivePhonics
学习自然拼读超强网站,教材和配套的worksheets
http://www.progressivephonics.com/
English Worksheets Land
免费打印4万 份英语作业,适合练习英语阅读
https://www.englishworksheetsland.com/
Teachers Pay Teachers
老师推荐并评过分的资源
https://www.teacherspayteachers.com/
BusyTeacher
专门提供英语教学资源,还有创意写作选题库
https://busyteacher.org/
MIT K12
MIT科学家用视频给孩子们讲科学
https://www.k12videos.mit.edu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