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

 2023-10-08  阅读 519  评论 0

摘要:《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篇文章讲了在红军长征的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时刻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竭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杜du老师不仅带你学习第13课的内容,而且还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这篇文章讲了在红军长征的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时刻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竭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1)

杜du老师不仅带你学习第13课的内容,而且还要教给同学们怎样抓住人物的言行,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这一重要学习方法。

在课文的标题下面。就是本课的导读部分,也是需要同学们解决三个问题。

同学们,先来看这三个问题,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那么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我们能够轻松解决它们。

(一)作者介绍。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2)

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长篇文学《三峡之梦》;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二)字词的学习。

由于本课是自读课文,课后没有生字表,但是这一课的词语有哪些需要掌握呢?

合不拢眼:合不上眼睛,在本课中指老班长为三个病号的食物而发愁。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3)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喜悦出乎意料,只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衰弱:(身体)不强健,虚弱。

目不转睛:睛:眼珠,看时连眼珠都不转动,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支吾:说话含糊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三)课文的学习。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件什么事?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4)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身体虚弱、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

(杜du老师提醒同学们,按照时间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找出课文的六要素,进行内容概括。)

2.再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简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以及老班长的外貌和名字的由来。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5)

第二部分(3—22自然段):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第三部分(23—33自然段):写我们走到草地边缘时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当然分段的方式不止这一种,还可以把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成六个部分。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6)

3.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老班长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想一想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句子边上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老师引导:

第二自然段中有老班长的神态描写。感受老班长的朴实善良、吃苦耐劳,亲近同志的老革命战士形象。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7)

找到老班长的两次笑。感受到老班长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老班长的第一次笑是装出来的,第二次笑是欣慰的笑,能感受到老班长是一位忠于革命,无限关心他人的革命老战士的那种崇高思想境界。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8)

本篇课文中对老班长的语言描写特别多。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老班长非常爱护小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同学们看老班长说:“熬过这20天不简单”、“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同学们可以去网上搜集红军长征时过草地的资料)能够想象老班长当时面临的是伤病严重、路途遥远、粮食缺乏、信心缺乏等重重困难。

(上面是导读中第二题的答案。)

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尽职尽责地完成党交给他的艰巨任务,处处为他人着想,真是金子般的精神品质。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9)

(四)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建议同学们从下面三处出发,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1.课文中6到19自然段,“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发生争论。

2.或者从20到23自然段中,“我”因为知道真相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

3.第24到34自然段,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情景。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10)

课文学习完了,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最让我们感动的是老班长的精神: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这一幕幕让人感动的场景。使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用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因为老班长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红军,这些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这样的精神品质如金子般绽放光芒,指引我们前进……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一课)(11)

关注我,收获更多精彩内容!喜欢请点赞,转发!谢谢。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f68Cz0HAw4BV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84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42秒, 内存占用1.3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