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贵州省遵义市辖区)

 2023-06-17  阅读 413  评论 0

摘要:播州区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东接湄潭县、瓮安县,南邻息烽县、开阳县,西连仁怀市、金沙县,北邻红花岗区、汇川区。属于国家战略下的黔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

播州区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东接湄潭县、瓮安县,南邻息烽县、开阳县,西连仁怀市、金沙县,北邻红花岗区、汇川区。属于国家战略下的黔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区核心区域,系贵州“金三角”战略腹地,是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

2016年11月,全区国土面积2490.94平方公里 ,辖5街道17个镇2个民族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播州区常住人口为761491人。

2019年,播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89亿元。

播州区历史悠久,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始设播州府。播州一直存在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历时961年。 1935年,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三进三出境内,召开了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 先后被命名“中国杜仲之乡” ,中国辣椒之都”。

播州区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北离重庆260公里,南距贵阳110公里,兰(州)海(口)、遵(义)赤(水)、杭(州)瑞(丽)高速公路, 210国道、326国道以及川黔铁路和渝贵铁路穿境而过,乌江航道顺境而下直达长江。 2018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初选名单。

播州区

BOZHOU District

牂柯、朗州

市辖区

贵州省,遵义市

贵州省北部,遵义市南部

3367平方公里

5街道17镇2乡

南白街道西大街53号

0851

563100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乌江渡景区、苟坝会议会址

遵义新舟机场

遵义南站

贵C

2490.94km²

761491(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328.89亿元(2019年)

西南官话-遵义话

建制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今遵义县地为夜郎东北小君长国鳖国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以鳖国地置鄨县,今县地属鄨县,隶巴郡。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唐蒙出使夜郎,置犍为郡,县地随鄨县归犍为郡,郡治初在鄨,在今遵义县西境。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治所迁南广(今云南省盐津县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牂柯郡,鄨县划归牂柯郡。三国时,鄨县仍属牂柯郡。晋永嘉五年(311),牂柯郡分为牂柯、夜郎、平夷三郡,今县地随鄨县划属平夷郡。东晋咸安元年(371),改平夷郡为平蛮郡,今县地归属依旧。隋开皇初年,以乌江北岸地置牂柯县,今县地归属其中。

唐武德三年(620),改牂柯县为建安县,领属今县地。唐贞观九年(635),以隋代牂柯郡的延江(今乌江)北岸地置郞州,辖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6县。贞观十一年(637),今县地为恭水县。十三年(639),以原郞州地置播州,复置恭水等六县隶之。播州属唐朝直接管理的经制州,隶黔中采访使,朝廷派流官治理。所辖6县,境域相当于今遵义县、红花岗区、汇川区及绥阳县、桐梓县地。这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播州之名。播州境域后来大为扩展,一直存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历时961年,此后就消失了。

唐贞观十四年(640),更名恭水为罗蒙,高山为舍月,贡山为湖江,柯盈为带水,邪施为罗为,释燕为胡刀。十六年(642),改罗蒙县为遵义县,遵义县名由此始。遵义之名,一说出自《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言当遵循先王之正义,以治民也。一说源于东汉公孙述称王于四川,牂柯郡大姓功曹谢暹反对,遣使远道投奔中央汉光武帝,被封为义郞,有遵循“义郞”作为,拥护中央王朝之意。坊间多从前者说。天宝元年(742),改播州为播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播州,领今遵义、带水、芙蓉3县。今遵义县包含有唐带水县和当时遵义县部分地域。唐大历五年(770),罗荣入播。唐乾符三年,杨端入播,杨氏世据播州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后唐长兴元年(930),遵义县地属后蜀。后晋高祖时,遵义县地属楚。后周显德六年(959),遵义县地属后周。

宋大观二年(1108),首领杨光荣、杨文贵各献其地附宋,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遵义县属遵义军,同隶夔州路。宣和三年(1121),废遵义县,废播州为城,隶南平军。废遵义为砦,隶珍州。端平三年(1236),今县地设播川县,隶南平军。嘉熙三年(1239)复设播州安抚司,以播川县为州治。咸淳末,播州领播川、乐源、绥阳3县,隶夔州路,今县地时为播川县。

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招抚播州。至元十四年(1277),杨邦宪以播州、珍州、南平军地降,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宣抚司充播州安抚使。杨邦宪卒,子汉英袭职,赐名杨赛因不花。二十八年(1291)升为播州宣抚司,隶属于四川行省。次年,以赴京取道湖广为便,改隶湖广行省。宣抚司统辖黄平府、南平綦江、珍州思宁、旧州草塘等十九个长官司和诸峒寨。时属今遵义县境有播州下辖之播州军民都镇抚司及乌江、水烟、石粉罗家永安等处的全部或部分。

明洪武五年(1372)初,改播州军民都镇抚司为播州长官司,今县地为播州长官司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平杨应龙,播州改土归流,分播州地为二,设平越军民府属贵州,辖余庆、瓮安、湄潭3县和黄平州;设遵义军民府属四川,辖遵义、桐梓、绥阳、仁怀4县和真安州。今遵义县境从此奠定。

清雍正六年(1728),遵义县随遵义府改隶贵州省。宣统三年(1911),遵义军政分府成立。民国元年(1912),遵义府县同城,留府去县。民国2年(1913),遵义府改为遵义县,属黔中道。民国4年(1915),将所有遵属大溪里第七、八、十三甲地,即后来仁怀所建的火石、学孔、林阁、平营、高坪、银水、龙源、新田、荣华、团结、大坝11个乡划归仁怀县辖,以牛渡滩(今观音寺河)为遵义县、仁怀县的天然边界。民国9年(1920),废黔中道,遵义县直隶于省。1941年,实行新县制,将县辖岩孔及偏岩河以南地划归新建立的金沙县。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11月25日,建遵义县人民政府。同日,原属遵义城区的文化、洗马、丰乐、丁字、朝阳、白农6个镇建为遵义市。1950年9月,瓮安县珠藏镇、铜锣乡、高水乡划归遵义县辖,置二十一区,1951年7月交还瓮安县。

1951年2月,遵义市改置为遵义城关区,由遵义专员公署直辖。1952年7月,撤销遵义城关区,恢复遵义市。遵义县划十六区、二十区和九区深溪乡的镇隆、长岭两村隶遵义市。遵义市高桥、颜村、凉水、河溪4个乡划归遵义县辖。1954年4月28日,遵义县人民政府机关由遵义市迁驻南白镇。1956年8月,遵义县高坪区的海龙乡、新场乡,南白区的建平乡,老蒲区的礼仪乡划归遵义市辖。同年11月,遵义县茅坡区的欧家湾、麻家坝、洪家湾等地划归绥阳县辖。1958年11月12日,撤销遵义县建置并入遵义市。1961年8月16日,恢复遵义县建置。1963年3月,遵义市忠庄、海龙、北关3个公社和南关公社的镇隆、南山、长岭、金华、长岗大队,高桥公社的十字、八卦、巷口、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大队,长征公社的平庄、新民、民主、礼仪、河溪、官厅、板山、凉水大队划归遵义县辖,建为桃溪区。1965年11月,桃溪区所辖地域划回遵义市。1969年12月,息烽县乌江公社划归遵义县辖,与三合区刀靶公社组建为乌江区。

1992年,全县辖17个区,1个区级镇,辖123个乡,16个乡级镇,2个乡级办事处(南白镇城区和郊区),729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8545个村民小组。是年9月,遵义县“建镇并乡撤区”,全县建36个镇,2个民族乡。国土面积508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7万人。

1998年4月,遵义县新蒲镇、深溪镇、金鼎山镇划归红花岗区管辖。2004年6月,遵义县团泽镇、高坪镇、泗渡镇、板桥镇划归汇川区管辖。

2009年5月,遵义县新舟镇由新蒲新区托管。2013年7月,虾子镇、三渡镇、永乐镇由新蒲新区托管。2015年,全县31个镇(乡)国土面积4093.77平方公里,人口124.6万人。2016年1月,龙坑镇由新成立的南部新区托管。托管不是行政区划调整,只是由相关机构代为管理。

2016年3月20日,国务院对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遵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黔府呈〔2015〕31号)作出批复。根据批复,贵州省将撤销遵义县,设立遵义市播州区。山盆镇、芝麻镇、沙湾镇、毛石镇、松林镇划归汇川区辖管。新舟镇、虾子镇、三渡镇、永乐镇、喇叭镇划归红花岗区管辖。播州区辖南白镇等21个镇(乡),国土面积2490.94平方公里,人口84.36万人。2016年5月,上述镇划出。2016年6月6日,播州区挂牌仪式在南白影剧院举行,标志着播州区正式成立。

播州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6年3月,播州区辖19个镇2个民族乡;分别为:南白镇、龙坑镇、三岔镇、三合镇、苟江镇、乌江镇、乐山镇、龙坪镇、团溪镇、铁厂镇、西坪镇、尚嵇镇、茅栗镇、新民镇、鸭溪镇、石板镇、枫香镇、泮水镇、马蹄镇、平正仡佬族乡、洪关苗族乡;176个村(居)、3364个村(居)民组。

2016年11月03日,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播州区南白镇、龙坑镇建制,设立南白、播南、影山湖、桂花桥、龙坑5个街道办事处。

区划现况

截至2016年11月,播州区共辖5个街道(南白街道、播南街道、影山湖街道、桂花桥街道、龙坑街道)、17个镇(三岔镇、三合镇、苟江镇、乌江镇、乐山镇、龙坪镇、团溪镇、铁厂镇、西坪镇、尚嵇镇、茅栗镇、新民镇、鸭溪镇、石板镇、枫香镇、泮水镇、马蹄镇)、2个民族乡(平正仡佬族乡、洪关苗族乡)。政府驻南白镇西大街53号。

播州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播州区位于贵州省北部,介于东经106°17′22″一107°25′25″,北纬27°13′15″一28°04′09″之间。东接湄潭县、瓮安县,西达仁怀市、金沙县,南临息烽县、开阳县,北部环抱红花岗区和汇川区,国土面积2487.6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播州区地处大娄山山脉南侧,属黔中丘陵和黔北山地过渡地带。分为三种地貌区,一为境内西北中山峡谷区,占全区面积的25%,海拔900-—1300米,崇山峻岭倚肩并列,河谷狭小弯曲;二为境内东南丘陵平坝区,占全区面积66%,海拔800—1000米,丘冈起伏,坝地连片,土地肥沃;三是河谷边缘深切区,占全区面积的9%,河谷切割深度100—400米。

气候

播州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累计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91天、降雨量1035.7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水文

播州区境内河流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湘江、赤水河过境,年均径流深572毫米,水资源总量30.87亿米,河网密度0.26千米/千米,比贵州省平均高出52.49%。

自然资源

截至2012年12月,播州区经过长期勘查,境内共发现32种矿产,其中23种矿产已查明有资源量或潜在资源量。有矿床点155个,其中中型矿床17个,小型矿床点138个,达到勘探程度的有28处,详查的34处。煤、铝土矿、钼镍钒为优势矿种,重要矿产还有锰、硫铁矿、菱铁矿、磷、冶金、水泥及建材所用的灰岩、白云岩、页岩、硅矿等。

播州区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播州区常住人口68.84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6%。人口出生率18.73‰,自然增长率12.51‰,死亡率6.22‰,人口男女比例108.4:100。

2018年末,全区公安户籍户数287696户,总人口873369人。其中:乡村人口451867人,城镇人口421502人,户籍城镇化率48.3%,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播州区常住人口为761491人。

民族

播州区境内除了汉族外,还有苗族、仡佬族、彝族、土家族、白族、侗族等20个世居少数民族。

全区境内民族有苗族、仡佬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阿昌族、独龙族、京族、布朗族、塔塔尔族、景颇族、普米族35个。全区人口89.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9351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其中苗族7657人,仡佬族5634人,土家族1543人,彝族1327人,布依族1050人,其它民族2140人[4]

政治

书记:陈松(遵义市播州区委书记)

副书记:张红兵、吴琛琛

常委:蒋正海、王翱、陈炜、帅波、冷静、张力[5]

经济

综述

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99亿元,增长12.4%,低于上年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49.29亿元,增长6.9%,高于上年增速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66.42亿元,增长14.9%,高于上年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129.34亿元,增长15.2%,高于上年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22.28亿元,增长11.5%,低于上年增速5.2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6%、49.2%、36.2%;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8.6%、56.4%和35.0%;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7.0和4.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216元,增长7.4%。

在第三产业中,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1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27亿元,增长1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16亿元,增长6.6%;金融业增加值6.96亿元,增长2.8%;房地产业增加值6.19亿元,下降1.0%;其他服务业57.01亿元,增长15.7%。

201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89亿元,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51.84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141.25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135.80亿元,增长5.4%;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8%:42.9%:41.3%;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1.1%、67.4%和21.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6.4和2.1个百分点。

播州区

第一产业

2018年,播州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17亿元,增长7.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19亿元,增长6.8%。其中,种植业增加33.76亿元,增长7.5%;林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2.0%;畜牧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5.7%;渔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6.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4182公顷,减少12.7%。其中:夏收粮食作物面积13622公顷,减少26.02%;秋收粮食作物面积40560公顷,减少7.07%。油料作物面积25003公顷,减少6.78%;油菜籽面积22822公顷,减少6.32%;蔬菜面积67111公顷,增长9.37%;烤烟面积2333公顷,减少27.09%;药材面积360公顷,减少80.56%;水稻面积16163公顷,减少4.4%;玉米面积5355公顷,减少32.0%;小麦面积1243公顷,减少26.1%;薯类面积21172公顷,增长29.4%;豆类面积4765公顷,减少25.1%。

完成年度省市两级下达“大战100天”3.1万亩造林任务,任务完成率100%;“抢战100天”33.3万亩造林任务,完成33.85万亩,任务完成率102%。退耕还林完成16.16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5.28%。

2018年末出栏生猪76.5万头,增长18.6%;牛3.4万头,减少1.9%;山羊8.1万只,减少8.8%;家禽228.8万只,减少12.0%。年末存栏生猪55.83万头,增长9.5%;牛9.1万头,减少12%;山羊10万只;家禽230.32万只,减少11.6%。肉类总产量79281.8吨,增长15.1%。大力实施绿色“稻+”工程12.02万亩,全区水产品产量16521吨,减少45.81%。渔业水产品产量完成1.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52亿元。渔业安全实现“双零”目标,播州区荣获“2016-2017年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称号。

2019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58亿元,实现增加值57.30亿元,同比增长5.7%,位列全市第1位,比上年同期进1位,其中非粮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到97.7%,位列全市第3位。

第二产业

2018年,播州区全年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164家,其中新建投产入库企业5家。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18.26亿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2.35亿元,增长20.1%,实现增加值126.17亿元,增长13.4%。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6.37亿元,增长23.6%;非公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94.89亿元,增长20.1%。轻工业增加值17.97亿元,增长25.7%;重工业增加值108.2亿元,增长16.1%。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四大传统行业完成增加值30.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4.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5.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6%。

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47.33亿元,增长15.8%;实现利润总额23.9亿元,同比降低20.5%;工业产销率98.3%,比上年降低0.6百分点。

全年能源消耗总量386.34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1.084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5%。

2018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11家,比上年末增加2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48亿元,增长40.8%。施工房屋面积129.63万平方米,增长20.7%。

第三产业

2018年,播州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1亿元,增长10.4%,增速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2.00亿元,增长10.0%,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9%;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亿元,增长12.8%,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1%。

分行业看:批发业9.02亿元,增长5.6%;零售业75.98亿元,增长9.8%;住宿业1.01亿元,增长18.4%;餐饮业8.39亿元,增长20.5%。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总额60.57亿元,增长21.9%;限额以下单位零售总额33.84亿元,下降5.7%。

全年全区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0832户,其中今年新增市场主体16816户,个体工商户14938户、企业1878户;全年企业年报率85.4%,个体年报率96.7%,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72.1%。

2018年,播州区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32.02万人次,增长50.4%,旅游综合收入145.5亿元,增长51.2%。其中国内过夜游294.51万人次,增长51.2%,入境过夜游客2453人次,增长83.8%。23.2%),比2013年增长21.1%。存贷比72.6%。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075万元,比2013年增长15.9%。

2018年,播州区公路运输客运量6983万人、客运周转量156300万人/公里;货运量11152万吨、货运周转量1635063万吨/公里;水路运输客运量80万人次,货运量75万吨。

2018年,播州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收入7.17亿元,增长2.0%。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96万户,下降3.8%;移动电话用户71.59万户,增长1.1%;网络宽带用户11.96万户,下降6.4%。

播州区

交通运输

播州区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北离重庆260公里,南距贵阳110公里。210国道、兰海高速公路、渝黔铁路和渝黔快速铁路纵贯南北,326国道、遵赤高速公路和杭瑞高速公路横跨东西,乌江航道顺境而过直达长江,与遵义机场和茅台机场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8年,播州区有各级各类学校460所,教职工11420名,学生146733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62%,小学辍学率为0.001%,初中辍学率0.21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48%,“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97.13%。

科学技术

2018年,播州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858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14035.4万元,R&D人员1413人;新增科技型企业备案50家;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1.38亿元;培育贵州金义磨料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7家;组织申报各类专利689件,获得授权234件,其中申报发明专利417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4件。

组织申报65个科技项目,成功获评35个,获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星创天地备案3个,省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遴选成功科技型种子企业2家,争取省、市项目资金893万元,科技特派员争取项目资金243万元,撬动企业投资1个亿以上;贵州(遵义)辣椒科技示范园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11个省市县辣椒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省级验收,11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一次性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三合小学成功获评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第三小学成功获评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第三小学、第四小学获评市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医疗卫生

2018年,播州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686个,其中区级医疗保健机构4个(三级综合医院)区人民医院1个、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控中心1个;镇(乡)卫生院1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532个,民营医疗机构126个(其中:一级综合医院22个、门诊部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4个、诊所63个)。

全区编制床位数2094张,其中区直医疗卫生单位1400张,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4张;实际开放床位数4100张(其中区直机构开放2018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36张、民营医院开放946张)。

职称人员总数2765人:其中:区直医疗卫生单位1634人(正高25人,副高114人,中级461人,初级1034人);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48人(副高50人,中级125人,初级573人);民营医疗机构职称总数383人(正高1人,副高13人,中级52人,初级317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97人(区直医疗机构35人,镇乡50人,民营机构12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文体事业

2018年,播州区延续举办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第24届金秋艺术节,由贵州文化云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观看次数达64万余次,现场观看人数累计达2万余人。全区各镇(乡、街道)文艺创作获国家级奖项3个、省市级奖项2个、区级奖项19个。

全区图书馆建成分馆7家,数字文化馆已列入创建规划。全区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个、公共图书馆(室)179座、文化活动广场209个、文化墙477个,“三馆一站一场”覆盖率达1.7万平方米/万人。区图书馆共计接待读者61万人次,区文化馆接待群众13万人次,全区各镇(乡、街道)公共文化阵地每周免费开放达56小时,其中图书馆每周达72小时。

播州区

人民生活

2018年,播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14元,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10481元,经营净收入20492元,财产净收入1324元,转移净收入1817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030元,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4426元,衣着消费支出1478元,居住消费支出2510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220元,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569元,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34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53元,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340元。

2018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91元,增长10.4%;其中:工资性收入5301元,经营净收入5082元,财产净收入178元,转移净收入3730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66元,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914元,衣着消费支出574元,居住消费支出2929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721元,交通通信消费支出1580元,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526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749元,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73元。

社会保障

2018年,播州区城镇职工参保人数6961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43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4739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7472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共有60428人。各项保险基金总计征缴入库129149万元,有效确保社会保险参保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救助、工伤生育有保障。

全区执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人均每月636元,增幅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3936元,增幅9.0%;特困供养金从9360元每人每年提高到9924元每人每年。全区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687户16937人,救助20万人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169.78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670户3558人,救助3.3万人次,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08.48万元;特困对象1407人,按照新标准827人/月,兑现特困供养金1348.75万元。在2月份和8月份发放两次物价补贴117.73万元,补发农村低保10965人367.68万元,补发城镇低保2471人177.75万元。发放农村低保户季节性缺粮粮食救助需救助的低保对象为1959人、救助粮食13.485万斤。

按政策和程序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39285人次医疗救助对象实施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1581.62万元。全面完成困难群众参保参合资助工作,资助全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35228人参保参合,发放参合参保资金120.58万元。支付一站式结算服务资金128.97万元。

所获荣誉

2016年12月7日,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拟将其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历史文化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瓦厂寺

瓦厂寺

苟坝会议会址

苟坝会议会址

风景名胜

景点

乌江渡景区

乌江渡景区位于乌江镇,距省城贵阳100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0公里。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乌江渡发电厂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苟坝会议会址

苟坝会议会址,位于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苟坝内革命历史遗迹有:苟坝会议会址(新房子)、红军医院(黑神庙),周恩来、朱德旧居(长五间)、苟坝老街(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水口寺(红军警戒岗哨)、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还有鲁屏周墓和陶瓷厂。

瓦厂寺

瓦厂寺,古称复兴禅院,在龙坪镇东5公里仙凤山麓后台坝,是县境内尚存规模最大的梵刹。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离龙坪集镇4公里,占地51.6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该寺保存着一批木雕和石刻艺术品,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鸟兽图案为主,以及仙山琼阁、建筑器物、山川风景等图案。

所获荣誉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a09CD0EAAEM.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451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96秒, 内存占用1.39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