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边塞诗10首(睡前读一首诗25饮马渡秋水)

 2024-03-29  阅读 1013  评论 0

摘要: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注释】没(mò):落下。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 táo):古县名,在今甘肃岷县,古长城西边的起点,唐朝时为边防要地。长城站:指开元二年唐军在临洮和吐蕃的战争。咸:都。足:充满。今古

塞下曲——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没(mò):落下。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临洮( táo):古县名,在今甘肃岷县,古长城西边的起点,唐朝时为边防要地。

长城站:指开元二年唐军在临洮和吐蕃的战争。

咸:都。

足:充满。今古:从古至今。

蓬蒿:野草。

【翻译】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意思是:牵着马饮水渡过了洮水,河水寒冷刺骨秋风猛烈好似刀剑。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意思是:广袤无边的沙漠上夕阳尚未落下,昏暗中隐约看见遥远的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意思是:当年这里的长城曾经有过一次鏖战,都说是戍边的战士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意思是:自古以来这里都是黄沙漫天,遍地零乱的白骨夹杂着野草。

王昌龄边塞诗10首(睡前读一首诗25饮马渡秋水)(1)

这是一首反战边塞诗,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写的是当年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役,最后大唐大胜,世人都称赞戍边的战士意气高,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这两句诗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具体现实的景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dedCz0CAgwGU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29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737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