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无由持山去
红砖白石点映在青山翠林之间,燕尾石脊飞出于淡水白烟之中,闽南人以出石入砖的混砌风格将家建在这里,把生命融入进了这青色的绵延。拂晓,微亮。天是浅黛色,山林是暗绿色,寥寥的白烟混着不知来自几家的茶香,木砖石楼的背山上尽是活力的茶树,深入土壤里的根证明着他们从很久以前就生存在这里的事实。
青色的延绵
茶是与这里分不开的——阿星如是说,这个延续着这片山林血脉的青年,坚守着着家族做茶的传承。说罢,阿星起身泡了一杯铁观音,白瓷茶碗外溢出的茶香仿佛能让人透过继碗沿上升的白雾看见这款茶的百年。
闽南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自来是产茶的宝地,茶种名目繁多;其中,铁观音无论是在外形、色泽、茶香还是持久度上都属于众多茶叶品种里面的上等。
铁观音出现于清朝原产自闽南安溪,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其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阿星轻呡一口茶,如数家珍一般地说道,这种因为世家的传承造成的耳濡目染的效果使得年纪尚轻的阿星在谈及茶谈及铁观音时表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老成。
倒余茶,提壶,浇茶汤,动作一气呵成。不知不觉,茶已过三泡,三泡后的茶汤相比一二两泡非但没有茶香的减少,而且由于时间的原因,开始一点点多出茶叶里深层的醇香。这种品质的坚韧茶性一如种植烘焙茶叶的茶农。
传统的工艺
我家是从爷爷那一辈开始做茶的,阿星放下茶碗,神色严肃,父亲从小就跟着爷爷上山采茶,用竹制的箩筐背回新采的茶叶(制作流程)到父亲那一辈,采茶烘焙茶叶一是为了补贴家用,而是做日常的招待客人的茶品使用。茶已经融入闽南人的生活。传统的茶叶烘焙方式是炭焙。而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制茶工艺的机械化,商业化的浪潮淹没了传统制茶的工艺传承,也使得铁观音丢失了最本真的味道。
继父亲之后,接手了茶叶的种植经营工作。经过慎重的考虑以及对时代和市场的结合,我们推出了第一款命名的茶品:『锦瑟』。阿星介绍着自己的产品,眼中透着难以掩盖的对于茶叶发展的期望。
『锦瑟』作为第一款茶品,首先是对于铁观音制茶传统工艺的追随,在坚守这铁观音传统的制茶品质的基础上,希望可以通过近乎于原地踏步式的制茶以及经营方式在时代的冲击下保留世代茶农的初心,在摒弃了现代化工业技术而使用传统制茶工序和传统制茶用具凝起几乎已经失散殆尽的茶性。
好茶要慢慢的煨
未完成的事都不要急
继锦瑟之后,我们焙了一款陈铁,取名『幼拙』。幼,即孩童的意味。铁观音命名系列的茶品发展尚在初期,若将这一过程比喻为人的一生,那么,这款茶品就是人的孩童时期。孩童幼小不成熟,行为笨拙,但正因如此,孩童更具有被人们接受甚至是喜爱的亲和力。就像这款幼拙一样,作为初期的茶品,朴素而不平庸,入口清淡略有回味,说不出个中滋味的生客也无需多累赘的叠加一些辞藻以圈画出这是何种茶品,产地用水云云。清幽的茶香,口齿自然明白。作为口粮茶的代表,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这是他们进入茶的世界的孩童时期,是一个人从繁杂社会步入茶的世界的入口。取其幼拙,意味明显且深刻。
手捧香茗,关于茶性的思考也未停止过。
世代之前是茶农的茶性,根植于山林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后的茶水小憩;父辈之前是闽南人的茶性,不分下里巴人的简陋与物质缺失,木质桌椅上粗糙的搪瓷茶碗一样飘着袭传而来的茶香。而今,是反推着过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的时间缓流甚至是暂停。
我们的生活需要留白。
第三款茶品,取名『留白』。在这个时代,路上行人也从匆匆,日日工作也匆匆,不觉得,时间也匆匆;这茶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已不同于百年或是父辈之前,或许我们可以在所有的匆忙之中停下,以沸水滚烫茶叶,以茶香侵袭灵魂。一刻或是片刻关于茶的留白,是为了更好的休憩与思索,以备下一次的启程。
茶叶与人生的结合,是巧合也是必然,阿星一直这样认为,与其说是茶商,阿星更愿意将自己称为茶人。祖辈至父辈的种茶制茶的营生在时代的推进后步伐越显艰难,如耗尽了生命的老人艰难的行走。阿星是年轻的一代,时代发展产生的新鲜事物和思想文化的侵染使得阿星不再愿意如父辈一般将生命耗在满是茶树的山林间,年轻而跳动的心朝向着拥有许多未知的方向。
怕是茶不愿意这个年轻人的离开,怕是茶早钻进了这个家族脊柱的骨髓之中,阿星终归是离不开的。一年,阿星父亲染病,尚在支撑的茶业倒下了最重要的支柱,几亩的茶树山林需要他们年轻而新的守护人。而在千里之外,那颗年轻跳动的心在几乎是另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沥干了最后的一点期盼,他急需一个休憩的地方以重拾以前的活力,重回充盈的鲜红。
阿星回到了出发的地方,正是收茶的时节。
五月采茶,阿星在父辈劳作的山林劳作,在父辈烘茶制茶的地方烘制新茶,也像父辈一样,在口渴的时候痛饮一大碗茶汤,清除劳作的疲倦。年轻的双眸开始焕发久违的光芒。杀青,发酵,烘干;老茶桌,老竹椅,碗沿带着缺口的老茶碗,做茶的还是那些工具,喝茶的茶客还是那些垂朽但不曾结束的生命,因为茶,仿佛这里没有时光的经历。
眼前的铁观音已经到了第七泡,白瓷茶碗里的茶汤比之前在颜色上稍淡一点,茶味只减了不到一分。
泡茶过后,以水清茶碗,能冲走白瓷上的茶渍,茶的余香却还停留在茶碗上,虽然最终气味会消散,但终归是在目所能及的空气中弥散。茶叶本来源于山林之间,是农人最常见的饮料,这种饮料被上层人群接受推广,虽然源于山林,但却成为了一种高端的饮品。人们细化它的分类加工,以茶香品质分好次,将文化与其结合,牢牢地给他套上高雅的标签。茶文化的研究如同茶的推广一样,推广愈发广阔,文化愈发的深厚,以至于现在的品茶以及成为一种文学的研究,人么必须十分谨慎虔诚的配齐昂贵的茶具,机械一般做到每一个必须的步骤之后才能真正的享受的茶香。已经难以找到那些街头巷尾,支起摊子就可以摆上几桌喝几小碗的茶摊了。
或许这个时代带来了太多的东西以至于我们忽视了一些遗失。从繁杂社会中抽身回到山林间的阿星寻回的自己的初心,因为现在作为一个茶人,这份初心便是茶人的初心:不去讲究茶具的配备,不在冲泡茶饮的过程中刻意化,用原始的茶香给茶客带来心灵的休憩。茶其实并没有多么高端,也并没有需要去在饮茶的时候特意地摆出那些论调,当追回茶原来的普世,才是一个茶人最终的心之所向。
关于我们 │ 有初茶舍&youchuchashe
关于有初 │专注于茶&不止茶,还有清风。
版权声明 │ 版权归有初茶舍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欢迎分享或转发。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