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杰古诗湖上配图(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的深度赏析)

 2025-06-22  阅读 603  评论 0

摘要:苏舜钦(1008一1048),字子美,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宋代著名诗人。有《苏学士集》十六卷传世。苏舜钦七绝《淮中晚泊犊头》一诗历来脍炙人口,备受好评:《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见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此诗前二句写雨前景色,后二句写雨中景象。阴云垂野,草色青翠,一树

苏舜钦(1008一1048),字子美,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宋代著名诗人。有《苏学士集》十六卷传世。

苏舜钦七绝《淮中晚泊犊头》一诗历来脍炙人口,备受好评: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见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此诗前二句写雨前景色,后二句写雨中景象。阴云垂野,草色青翠,一树幽花,鲜明耀目。布置巧妙,善状光景。最后一句写春潮涌涨,将整个画面搞活了,满纸淋漓,气韵生动。南宋刘克庄称赞此诗“极似韦苏州(指韦应物《滁州西涧》)”(《后村诗话前集》)。清翁方纲《石洲诗话》也说此诗“妙处不减唐人”。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则说,“满川”句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

诗是有声画。当然绘画艺术所要表现的某些特征如色觉和光觉也会体现在诗中。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比较和谐的四种颜色,而王安石佚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则以强烈对比的两种颜色,同样成功地描画了灿烂的春天而为世人所爱赏。但在有些诗中,写色觉并不像杜王诗那么明显,因而往往被读者所忽略。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幽草,深树都是浓绿,而黄鹂则藏于深树,是难以用视觉见其形,而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的。这里,诗人正是引导我们以听觉补视觉之所不及。苏舜钦诗的头两句,也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品赏。在古汉语中,“明”主要是指光而非色,由于这树幽花是和阴沉的高天,青碧的平野映衬的,则此花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具有较强光感的颜色如粉红的。韦应物本写所见,同时也写所闻以补其不足。苏诗亦写所见,不但注意到了色,而且也感受到了光,非细赏则不知也。

陈衍老诗人认为苏诗后二句气势超过韦诗后二句,他似乎忽略了两位诗人在诗中表现的不同心态。韦应物此时信步徐行,怜幽草,听黄鹂,处在一种安静闲适的心境。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也会和那自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而苏舜钦却处在行役途中,沿路风景固然堪赏,而风雨潮生,孤舟晚泊,想到明日征程,情绪自是难以平静。韦写闲游,苏写旅况,重点既异,给人的印象也自不同。因而,很难说这是由于诗篇本身气势的强弱。

可以这样认为,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是可以互补的。依据具体事物的具体条件所作出的分析,有时可以印证补充或修正从深厚

徐元杰古诗湖上配图(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的深度赏析)(1)

徐元杰古诗湖上配图(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的深度赏析)(2)

徐元杰古诗湖上配图(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的深度赏析)(3)

修养中作出来的直觉判断,反之亦然。如以上对陈衍所评论的“气势”的看法,就是一例。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845Cz0HBg0DUlE.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19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27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