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上有白毛怎么办(鱼长白毛了怎么处理)

 2024-06-22  阅读 572  评论 0

摘要:水霉病是鱼类养殖中常常碰到的疾病,又称为肤霉病、白毛病。在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后治疗困难,其病原水霉(Saprolegnia)隶属于茸鞭生物界(Stramenopila)、卵菌纲(Oomycetes)、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科(Sprolegnia⁃ceae),主要包括水霉属

鱼上有白毛怎么办(鱼长白毛了怎么处理)(1)

水霉病是鱼类养殖中常常碰到的疾病,又称为肤霉病、白毛病。在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后治疗困难,其病原水霉(Saprolegnia)隶属于茸鞭生物界(Stramenopila)、卵菌纲(Oomycetes)、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科(Sprolegnia⁃ceae),主要包括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丝囊菌属(Aphanomyces)等。

水霉在淡水水域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繁殖适温为13~18℃。水霉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鲤科和鲑科鱼类、河鲈、鳗鲡以及虾等对水霉都具有易感性,同一种致病性水霉菌对鱼体和鱼卵均有致病性,水产动物各个生长阶段都可感染水霉。水霉主要寄生在鱼体伤口和死卵上,危害养殖鱼类和降低鱼卵孵化率,且极易发生水霉病的传染并迅速蔓延,造成大量鱼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万幸的是,水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会爆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都可能导致水产动物感染水霉菌。

1.体表机械损伤,拉网、分筛、抢食过猛、争斗撕咬等引起水产动物体表出现创口,进而引起感染。

2.温度,在冬春季节和“倒春寒”天气等,由于温度适合水霉菌生长繁殖(13~18℃),疾病容易爆发。

3.气泡病、寄生虫病、细菌病、病毒病、水质问题等引起的鱼体表受伤。

4.长期低温、光照不足、水质偏酸。

5.水温剧烈变化、季节交替。

6.动物性饵料长期浸泡发生变质,为病菌繁殖提供温床和爆发条件。

7. 水太肥,密度大,喂食过多,水体营养过剩而益生菌不足。

8.滥用消毒和消炎药,破坏菌群平衡,同时也会导致耐药性水霉菌的产生。

9.水质恶化,水霉菌大量繁殖,达到感染的量。

10.底质恶化溶氧低,导致鱼类游上表层水面冻伤。

水霉病的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样,水霉的菌丝一端侵入鱼体伤口,分泌蛋白质分解酶,分解周围组织,进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造成创口发炎和坏死,继而发生腐烂现象,另一端向体表外大量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灰白色棉毛状絮状物(条状),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患鱼由于部分身体组织被分解,导致焦躁不安,精神不振,行为失常,常见的行为在网箱、池边、石头、杂草等较硬质物体上剐蹭身体,导致创口扩大溃烂;在池周缓慢游动;食欲减退;离群独游;也有少数病鱼潜伏不动,一旦受到惊扰,立即在水面穿梭而行;鱼体严重缺乏光泽,鳞片脱落严重,伴有发红充血现象。随着病情发展,病灶部位扩散,长满灰白色棉絮状菌丝(可达1cm长),甚至骨肉糜烂,鱼体营养大量流失,最后体弱而亡。

目前针对水霉没有特效药物,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预防、再预防!!!

在水温低于18°C时,定期使用霉菌净灭杀水体中水霉孢子,从根本上杜绝水霉的发生,低温时节,是拉鱼和投放鱼种的好时节,拉往后、投放鱼种前,用飞渔复合碘和霉菌净配合消毒杀菌,收敛伤口,灭杀霉菌,防止霉菌孢子趁虚而入,爆发水霉病。

爆发之后,建议使用硫醚沙星搭配聚维酮碘或者五倍子使用,内服多维,抗生素。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3c3Cz0EAw0GV1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06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57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