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度文化之旅(25):镇物保护北京城
一:城西镇物 大钟寺永乐大钟(金)
按五行之说,西方属金,永乐大钟便是城西镇物
永乐大钟号称“中国钟王”, 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汉经厂、万寿寺、觉生寺,一生经过三次搬家。
通高675厘米,直径330厘米,重约46.5吨。用“泼水成冰”的方法才把这个庞然大物挂起来。钟身内壁有佛教经咒100多种,总计23万多字,有汉梵两种文字组成。轻击圆润深沉,重击浑厚洪亮,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钟声传送距离可达20公里之远。
永乐大钟
三:城北镇物镇 水神兽颐和园铜牛(水)
牛在我国的水利工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古时候人们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于是有禹治水铸铁牛,乾隆皇帝铸铜牛之说。
颐和园的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牛背上刻有乾隆手书《金牛铭》 :“金写神牛,用镇悠永。……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过去的北京城,排水系统不好,一下大雨,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而昆明湖的东堤高出故宫10余米,严重威胁皇宫安全。于是乾隆皇帝下令在此设置铜牛,随时观察湖水水位线,以便即使做好防范措施。
据说慈禧太后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便在牛头扭向的西北方向石舫旁边,建起了织女亭。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1860年,颐和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毁灭性破坏,有人说民众悄悄把铜牛沉入水底,没被侵略者发现;也有人说是因为铜牛太重,才逃过劫难,但是身上留下了洋鬼子的刀痕。
今天的铜牛,成为了全世界游客欣赏敬仰的艺术品,仍然默默地坚守岗位,向人们述着那段无法忘怀的历史。
铜牛望去的地方便是织女亭
四:城南镇物 永定门燕墩(火)
永定门烽火台“燕墩”,又叫“烟墩”,南方属火,所以它是北京城南的镇物,更有人将其看成是老北京中轴线南端延长线上的起始点。始建于元代的一座土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砖包砌。
这块石碑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碑身南北分别雕刻有乾隆皇帝撰写的满汉两种文字的《皇都篇》和《帝都篇》,两篇各有序言和题诗,主要叙说北京建都的理由。
永定门燕墩
五:城中镇物 景山(土)
景山又名万岁山,元代时为小丘称青山,是由修建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所挖泥土堆积而成,所以五行属土。从遥感卫星传回的图像显示,景山酷似一尊闭目盘坐的人像。山下曾堆放过煤炭,老北京人管它叫煤山,山坡上有一棵歪脖树和石碑,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北京深度文化之旅—京城轶事
(1)他做了高官后 第一时间在新华门修厕所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