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神话故事(楹联的故事和传说)

 2025-07-26  阅读 338  评论 0

摘要:挽张大千联(四)张大千在香港的老朋友陈荆鸿送的挽联是:六十年古旧无多,海角天涯,还得几回重聚首;千百世丹青不老,风流文采,定知八表永垂名。陈荆鸿是香港著名书法家,他和大千有六十年的交情。此联写的情文并茂,堪称宝刀不老。还有一副写的好的挽联是张大千的旅港门人王汉翘、费侯碧漪等人送的:积石导源,教泽长随

挽张大千联(四)

张大千在香港的老朋友陈荆鸿送的挽联是:

六十年古旧无多,海角天涯,还得几回重聚首;

千百世丹青不老,风流文采,定知八表永垂名。

陈荆鸿是香港著名书法家,他和大千有六十年的交情。此联写的情文并茂,堪称宝刀不老。

还有一副写的好的挽联是张大千的旅港门人王汉翘、费侯碧漪等人送的:

积石导源,教泽长随江水远;

梅丘在望,心丧空仰庐山高。

上联写老师的教导恩泽,下联写弟子对老师的悼念与崇敬,极为得体,也是传统的挽联写法。古时老师死后,弟子不穿孝服,只在心里悼念,叫“心丧”。(见《礼记.檀弓上》)所以心丧只能用之于弟子挽老师的。《庐山图》是张大千谢世前未竟巨构,“心丧空仰庐山高”既有“仰之弥高”的意思在内,又有实事可指。上联的“积石导源,教泽长随江水望”亦非泛词,而是和张大千的籍贯有关的。大千是四川内江人,内江在沱江中游。沱江是长江的支流,流经内江至泸州入长江。长江在四川宜宾以上为上游。因此上联的十一个字,也只有用在张大千身上才益觉其妙的。

楹联的神话故事(楹联的故事和传说)(1)

大千泼墨 山水

许多挽张大千的对联中,有一副挽联颇引人注目,这副挽联是梅葆玖送的:

与先父最投契,重画梅兰见道义;

望北台而雪涕,春风料峭暗摩耶!

单从对联艺术着眼,此联有欠工整。“重画梅兰”与“春风料峭”根本不能对。“道义”对“摩耶”也显牵强。(“道义”是虚词,“摩耶”是“摩耶精舍”的简称,属专有名词)它只所以引人注目,不是由于对联的本身,而是致挽者的身份。梅葆玖是梅兰芳的儿子,也是梅派继承人,这副对联是他托人从北京送到台北的。

对联不算工整,但是道出了梅兰芳和张大千这两位大师级人物的一段友谊。北京对联高手很多,如果找人代笔,当然会写的很好,如今由他自己来写,纵然有欠工整,却正足以表示他对父执的诚敬。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19aCz0HBAkMVlM.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7086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62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