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蟾蜍华西亚种(蟾蜍属下亚种动物)

 2023-08-20  阅读 531  评论 0

摘要:中华蟾蜍华西亚种,蟾蜍属,主要分布于甘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中华蟾蜍华西亚种动物界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形态特征雄蟾体长73.2毫米,雌蟾100毫米左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而高,吻棱明显;鼻间距与眼间距几乎相等;鼓膜不显著,椭圆形。皮肤粗糙,头上有小疣粒,体及后肢背面瘰疣少而稀疏;耳

中华蟾蜍华西亚种,蟾蜍属,主要分布于甘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

中华蟾蜍华西亚种

动物界

无尾目

蟾蜍科

蟾蜍属

形态特征

雄蟾体长73.2毫米,雌蟾100毫米左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而高,吻棱明显;鼻间距与眼间距几乎相等;鼓膜不显著,椭圆形。皮肤粗糙,头上有小疣粒,体及后肢背面瘰疣少而稀疏;耳后腺大,长卵圆形,一般都是前宽后窄;体侧与腹面满布小疣粒,跗褶显著。雄性体背橄榄绿色或泥绿色,上面有不显著的黑斑点,体侧为浅棕色,上面有黑色及土红色斑点;雌性一般色较浅,背部黑色斑点较显著,腹面奶黄色,散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股基部颜色较深,指与趾端为黑色或深土红色。雄性前肢粗壮,内侧3指基部有黑色婚垫,无声囊。卵径2毫米,动物极黑色,植物极棕色。蝌蚪全长24毫米,头体长10毫米左右;体尾黑色;唇齿式为Ⅱ/Ⅲ;仅两口角有唇乳突;尾末端圆。

生境繁殖

多栖息在海拔750~2700米的草丛间或石下。产卵季节一般为3~5月;卵产于山溪流水坑内或大河边回水处;卵在胶质卵带内多排成双行。蝌蚪多以矽藻为食,成体多以昆虫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贵州、湖北(西部)、广西、广东(连县)。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11aCD0NAQgF.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7041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95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