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

 2025-02-20  阅读 82  评论 0

摘要:战国错金银带钩 古代人穿衣服是宽袍大袖,而且有很多件的,每件衣服都要用带系起来,外面还要系上腰带,非常麻烦繁琐。商周时期的腰带多为丝帛所制的宽带,《诗·曹风·鸬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郑笺:“谓素丝大带,有杂色饰者。”大带又名绅带(所以有绅士之称呼),《礼记·玉藻》说绅带的长度“士三尺,有司二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1)

战国错金银带钩

古代人穿衣服是宽袍大袖,而且有很多件的,每件衣服都要用带系起来,外面还要系上腰带,非常麻烦繁琐。

商周时期的腰带多为丝帛所制的宽带,《诗·曹风·鸬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郑笺:“谓素丝大带,有杂色饰者。”大带又名绅带(所以有绅士之称呼),《礼记·玉藻》说绅带的长度“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绅即丝带束紧腰部后下垂的部分。因在绅带上不好勾挂佩饰,所以又束革带。开初革带两头是用短丝绳和环系结,并不美观,只有贫贱的人才把革带束在外面,有身份地位的人都把革带束在里面,再在外面束绅带。

战国金带钩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2)

汉代玉带钩 西汉是带钩的鼎盛时期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3)

东汉带钩 开始迅速衰落 原因是出现了新的带扣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4)

唐朝玉带钩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5)

明朝银镀金龙首带钩 龙身还做成了古琴的样子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6)

明清之际 这种苍龙教子带扣又重新兴起来了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7)

还有这种翡翠材质的带钩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8)

翡翠苍龙教子带钩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9)

战国蜀地青铜龙首带钩

匈奴鲜卑人最后哪里去了(鲜卑人留给中原人的最初印象)(10)

战国错金银犀牛带钩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09dCz0HAw8BVFY.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34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01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