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宾斯基反射(新生儿反射现象)

 2023-08-07  阅读 154  评论 0

摘要: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y reflex)是新生儿反射的一种。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后跟向前轻划过新生儿足底外侧边缘,其大脚趾缓缓上翘,其余脚趾则呈扇形张开的反应。因法国神经学家巴宾斯基发现而得名。最早可见于4个月~6个月的胎儿。约在出生后6个月~18个月该反射逐渐消失,但在睡眠和昏迷中

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y reflex)是新生儿反射的一种。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后跟向前轻划过新生儿足底外侧边缘,其大脚趾缓缓上翘,其余脚趾则呈扇形张开的反应。因法国神经学家巴宾斯基发现而得名。最早可见于4个月~6个月的胎儿。约在出生后6个月~18个月该反射逐渐消失,但在睡眠和昏迷中仍可出现。2岁后为足蹄反射所代替。此时若再出现巴宾斯基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临床上可用这种原始的屈肌反射来检查患者的锥体束机能是否正常。在神经病临床诊断上,巴宾斯基反射是一项重要的体征。

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

人类婴儿反射的一种

拇趾及其他4趾皆呈背屈

病理介绍

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然后再蜷曲起来。它是因中枢神经通路(锥体束及大脑皮层)还不成熟而引起的。用钝尖物体由婴儿脚跟部向前划足掌外侧缘所引起的拇趾背屈、其余4趾蹠屈及扇形展开的反射性动作。也有的表现为拇趾背屈,其他4趾既不蹠 屈也不呈扇形展开;或拇趾及其他4趾皆呈背屈,同样伴有其他4趾扇形展开等反射形式。这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婴儿从出生到6~18个月内具有这种反射,以后消失。它是法国神经科医生J.巴宾斯基于1896年首次论述的。在神经病临床诊断上,巴宾斯基反射是一项重要的体征。如果婴儿2岁以后或成人呈巴宾斯基反射阳性,表明锥体束受损伤。锥体束严重损伤,尤其是脊髓病变时,可出现持续的自发的巴宾斯基反射,同时也可出现反射范围增大。除刺激足掌外侧缘外,刺激下肢其他部位也可出现巴宾斯基反射。此外,它也发生于深睡、深度昏迷、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胰岛素及低血糖休克、电休克、高血糖昏迷和尿毒症等。

科学家们注意到,出现巴宾斯基反射时脚趾所呈形状,酷似猿猴在攀登树木时为固定身体所采用的脚趾样式。因此,通常把这一反射设想为:由于锥体束受损,大脑皮层的影响不能再作用于脊髓的节段,从而导致种系发展上较为古老的反射性动作形式。至于婴儿早期出现的巴宾斯基反射,则与神经系统的髓鞘化未完成有关。

介绍

人类婴儿反射的一种

特征: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然后再蜷曲起来。

原因:它是因中枢神经通路(锥体束及大脑皮层)还不成熟而引起的。

存在期:此反射最早可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该反射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婴儿2岁还有,2岁后则出现与成人相同的足庶反射,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

提出者:巴宾斯基(1857-1932)法国神经学家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e9cCD0BBQ0E.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7122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52秒, 内存占用1.32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