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语录合集(你不知道的旧时日常语)

 2024-06-15  阅读 461  评论 0

摘要:50多年前的许多日常用语和现在不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20世纪50年代初的广州,上课叫“上堂”,下课叫“落堂”。同学称为“书友”,拍拖的对象称为“拖友”。三年级叫“三年班”,橡皮叫“擦纸胶”,唱歌叫“歌咏”,学校仪仗队用的鼓叫“洋操鼓”,算术题的答案叫“得数”。后来,我读钱穆先生回忆录,钱穆

日常语录合集(你不知道的旧时日常语)(1)

50多年前的许多日常用语和现在不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20世纪50年代初的广州,上课叫“上堂”,下课叫“落堂”。同学称为“书友”,拍拖的对象称为“拖友”。三年级叫“三年班”,橡皮叫“擦纸胶”,唱歌叫“歌咏”,学校仪仗队用的鼓叫“洋操鼓”,算术题的答案叫“得数”。后来,我读钱穆先生回忆录,钱穆先生也说“得数”,于是知道旧时这样的说法,并不限于百粤。

再说日常生活用语。保温瓶称为暖壶,开水叫做滚水;买米叫“籴(dí)米”,不识字的人也这么说,我是读到高小才学会这个字,于是惊讶我们的话语如此古雅。

收入叫做“入息”,发薪称为“出粮”,说某人“不生秀”,是指此人“没出息”。儿时很奇怪为什么人也会“生锈”?长大后读了些古诗文,见到“麦秀”“苗而不秀”等语,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用庄稼出苗和抽穗作比喻。“不生秀”是指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生病去就诊,称医生为“先生”;西式医院有“看护”(护士),赔偿医药费叫做“赔汤药”;孕妇则被叫做“大肚婆”,那时许多地方都如此称呼。

出门在外,不是“搭车”就是“搭船”,所产生的旅费叫“水脚”。轮船叫做“电船”或“火船”,轮渡则称为“横水渡”。

市内还可以骑单车或者电单车(摩托车),而20世纪早期,自行车还曾经叫“自由车”,这是我在程小青翻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中读到的,篇名为《自由车怪人》。

那时,专家、爱好者被称为“专门家”,运动爱好者就叫做运动家,称为“家”的门槛比现在低得多。

再说娱乐。有些高级酒店或商场,有升降机(电梯)可供客人上、下楼。饭店的服务员说法最多:服务生、侍应生、侍仔、西崽、企堂、堂倌……不一而足。

吃饭点菜,有一种配好套比较优惠的,叫做“合菜”,如今叫“套餐”。

跳交际舞,就是交谊舞。到戏院去,可以看大戏或者文明戏(话剧),也可以看映画或者叫影戏的(电影),演员叫做“戏子”。后来看到一部研究京剧的书,叫《大戏考》,又看到日语汉字也把电影叫“映画”,知道这些话语都有时代性。

有门路的,可以搞到“优待票”,获得优惠。看戏或者看映画,会免费或者交费获得一张剧情说明书,粤人叫“戏桥”。回到家里听音乐或者听戏,可以借助“留声机器”,唱片就称为“机器碟”。

报纸,那时叫“新闻纸”,上面充斥着许多“告白”;做广告叫“卖告白”,那时收音机里听到的“告白”,多是女声播出,嗲声嗲气的,如:“七日香——香水”。

现在有钱人俗称为“大款”,那时叫“阔老”,粤人称“阔佬”。老板称为“事头”,大概是指很多事情都归他管的人,他“话得事”(粤语,说了算),所以是东主的意思。而老板娘则叫“事头婆”。

现在尊称为“先生、小姐”的,几十年前在广东称为“先生、大姑”。北方人称“师母”者,粤人称“师奶”,则沿用至今。(来源|文史博览 作者|吕传彬)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d9cCz0EAwkNVFE.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06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94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