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为古老的大型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及北极海水系、密西西比河、黑海、里海。具有许多与软骨鱼相似的特征,如体形似鲨,具长吻,口横位于吻的腹面,歪形尾,骨骼大部为软骨,脊索发达,终生存在,肠内有螺旋瓣。本类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初期曾盛极一时,此后即衰落,现仅存少数几种,仅分布于北半球。为溯河产卵洄游性或淡水定居性鱼类,健游。
鲟形目是分布于北半球北部的古老鱼类,多为洄游鱼类,种类少。一般体型较大,尾鳍和背鳍很短。鲟科鱼类身上有五列大的菱形骨板。
Acipenseriforme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辐鳍亚纲
鲟形目
现存鲟鱼类有鲟科和匙吻鲟科2科
鲟亚科、铲鲟亚科
现存6属:鲟属、鳇属、拟铲鲟属、铲鲟属、匙吻鲟属、白鲟属
中国现存3属8种
世界25种,其中纯淡水种类15种
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及北极海水系、密西西比河、黑海、里海
鲟形目
现存鲟科有4属27种。中国有2属;鳇属鳃膜互连且游离,有2种,中国有1种。鲟属鳃膜连鳃峡,分离,约有19种,中国有6种。现存匙吻鲟科仅有2属2种,匙吻鲟分布于密西西比河水系,中国产白鲟。鲟、鳇及白鲟(古名鲔),周初皇帝即用以祭祖祈福,视为食中珍品。
体呈梭形,具5纵行骨板状硬鳞或仅在尾鳍上叶背有1行棘状硬鳞;吻尖长或呈平扁匙状;尾鳍歪型;口裂直或新月形,位于头腹面,能伸缩吸食;口前须细小;眼很小;外鼻孔2对,有小形喷水孔;牙细小或消失;大部分骨骼为软骨;肠内具退化的螺旋瓣;体色一般背部深灰或灰黄,侧部黄白或乳白,幼体色较深。
现生存的鲟鱼类有鲟科4属27种,其中纯淡水种类15种。中国现存3属8种。分布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及北极海水系、密西西比河、黑海、里海、咸海地区。鄂毕河到科累马河等北极水系。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黑龙江水系、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到珠江和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
为溯河产卵洄游性或淡水定居性鱼类,健游。春或秋季产卵。产卵场多在江河上游水温较低、流速较大、具石砾底质的急滩深潭地带。性成熟最小个体,在小型种类为3~4龄和6~7龄;大型种类一般为3~7龄和9~16龄。生殖周期因种别、年龄和营养条件不同而为1至2年或更长时间。一般大型种类和壮年期怀卵量高达770万左右,如欧洲鳇,卵灰褐色,卵径4.5~5.2毫米。仔鱼期一般吃浮游生物;幼鱼期多以底栖的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小型鱼、虾类及软体动物为食;成鱼期吃底栖动物、动植物渣滓和鱼类。生殖期多停食或摄取极少量食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