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惊艳的近代诗(凝望历史的坐标)

 2024-09-10  阅读 84  评论 0

摘要:来源:军报读者微信公众号让我们凝望那热血铸就的历史坐标——1927年8月1日-10月27日。8月1日,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亮出共产党旗帜;10月27日,毛泽东引兵抵达井冈山茨坪,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88天,决定着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转折。自此,

来源:军报读者微信公众号

让我们凝望那热血铸就的历史坐标——

1927年8月1日-10月27日。

8月1日,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亮出共产党旗帜;10月27日,毛泽东引兵抵达井冈山茨坪,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88天,决定着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转折。

自此,历史的地图有了新的海拔,民族的精神崛起新的峰巅。

1927-2017。

红色的种子,在这块热土中扎根发芽,向神州大地播撒;从井冈山的山间小路,走出通往民族复兴的光明大道;八角楼的星星之火,燃照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征程。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让我们走进燃烧的岁月,回顾那些流传至今的旋律与诗句!

1.湖南民歌《秋收起义歌》

让人惊艳的近代诗(凝望历史的坐标)(1)

《西江月·井冈山》本是毛泽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

3.《人民军队忠于党》

这是一首由著名军旅作曲家肖民与词作者张永枚合作完成的军队队列歌曲,创作于1960年。其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刊于《解放军歌曲》后在全国流传开来。1961年,它被军委总政治部列为全军必唱的13首歌曲之一。1964年荣获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音乐创作奖。这首歌从诞生至今,依然响彻祖国的大地,并在我军重大的庆典场合天安门广场多次奏响。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再次奏响这支乐曲。

诗词链接: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这是毛泽东于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创作的一首词。

此作采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纪实特色,堪称为史诗,咏颂了革命初期的工农革命武装暴动的壮举。其语言通俗,节奏紧凑,气势磅礴,刚健有力,比喻形象,富有文采。

【白话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

【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军报读者 

网编:许江 刘程

军报读者

邮箱:junbaoduzhe@163.com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c3fCz0EAAAEV1M.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56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19秒, 内存占用1.3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