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分析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另一类是道理论据,也叫理论论据。
第一百二十一课 区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网络图片
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论据的,叫事实论据;人们公认的道理、原理、定律、格言、谚语等充当论据的,叫道理论据,也叫理论论据。
例如《俭以养德》一文,文章第二段写的是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劝鲁迅换一条新棉裤而被鲁迅拒绝的事例,是事实论据。第三段分析鲁迅先生不愿意换新棉裤的缘由,并以“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为论证论点,这段是道理论据。作者论证的过程是:先提出揭示论点的句子,再举一个节俭的范例来证明论点,然后从道理上作深析,进一步证明论点。
请看范文
我们不应怕“摔跤”
①人难免摔跤,甚至常摔跤。可是,我们应怕摔跤吗?不,我们不应该怕“摔跤”——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②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在奋斗和追求中,失败和挫折是常有的事。这,除了人的自身能力——对某些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外,更主要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得有个过程。谁也不能未卜先知,不能料事如神——如何做好某件事,早已有了正确途径、正确方法。不,这不可能。人们总是在错误中重新认识,在失败中重新做起,最后走向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英国一位名人叫拜伦地说:“挫折是通向成功的门坎。”所以我们不能怕失败,不能怕挫折——一句话,不能怕“摔跤”,甚至要珍爱“摔跤”。
③发展科学不能怕“摔跤”。爱迪生发明电灯那是百折不挠,经历几年的努力,试验六千多次,终于找到了最为理想的灯丝——钨丝。试验六千多次,等于摔了六千多个跤,可他仍然坚持不懈,把每一“跤”都看成通向成功的重要一步,难道这种不怕“摔跤”的精神不令人赞叹吗?倘若爱迪生摔了几次跤就停步不前了,那电灯被人们得以利用就要推迟一段时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
④发财致富的欲望人皆有之,这也得有不怕“摔跤”的精神。某地某人想养肉食鸽子挣大钱,可是接连两次的失败,使他赔进了几十万元。有人劝他另选行道,干别的养殖事业,可他却说:“我都摔了两次跤,好不容易摔出点希望,难道你还想让我再重新摔两次跤不成?”他不灰心,不气馁(něi),不断琢磨,四处取经,终于通过养肉食鸽子发了大财。
⑤在学习上,我们更要有不怕“摔跤”的精神。人们需要知识,需要能力,其来源于学习,而学习又并非易事,怕“摔跤”是万万不行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念书初期,几乎回回考试都打低分,回回都“摔跤”,可是他没有因此放弃学习,而是付出了更大的努力,终于把学习成绩提高了上来,长大竟然成了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当今时代,我国的青少年学生都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意识到,不努力学习,将来不但不能报效祖国,而且本人也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于是,他们发愤读书,有一股子不怕“摔跤”的精神:题答错了,马上重答;学习方法不当,马上改正;误入歧途、迷恋网吧,马上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于是,他们考上了好学校,考上了名牌大学,成了硕士,成了博士……
⑥总之,我们只要不怕“摔跤”,就会干成很多很多的事情,使自己的追求得到成功。
⑦可是,有的人怕“摔跤”又怎么样了呢?他们半途而废,糊糊涂涂地混日子,结果什么事也干不成。
⑧朋友们,我们不能怕摔跤,成功和胜利正等着我们呢。
[本课解题]第②自然段用的是理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第③自然段用的是事实论据论证分论点的:发展科学不能怕 “摔跤”;第④自然段也是用事实论据论证分论点的:发财致富也得有不怕“摔跤”的精神。第⑤自然段用了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了分论点:在学习上,我们更要有不怕“摔跤”的精神。
[精辟讲解] 第②自然段用因果关系论述了我们为什么不应怕“摔跤”的道理,其中两句带引号的话,是名人权威性的论述,也是理论论据。第③、④自然段都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第⑤自然段用简短的语言,论述了怕“摔跤”是万万不行的道理后,又列举了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
本课思考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引点:本文是论点型议论文,开头段的全文中心句也十分明显。
2.第②自然段,“在奋斗和追求中,失败和挫折是常有的事”,失败和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答: 。
引点:结合语境看下文,稍作归纳润饰即可。
3.第②自然段横线上“这”指的是 。
引点:依上文,揣摩词语的指代义。
4.第⑤自然段横线上的“其”指代的是 。
引点:依上文,揣摩词语的指代义。
5.全文运用了 、 和 论证方法。
引点:文中有名人名言,第③、④、⑤自然段举了正面的例子,第⑦自然段举了反面例子。
6.文中“摔跤”的含义是 。
引点:注意第②自然段尾句破折号的作用。
7.第⑥自然段的作用是 。
引点:注意“总之”一词,与第③、④、⑤自然段是分总结构关系。
8.第⑦自然段地问句起什么作用?
答: 。
引点:下文正是围绕着“怎么样了”而写的。
参 考 答 案
第一百二十一课
1.我们不应该怕摔跤。 2.一是人们自身能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得有个过程,不能未卜先知、料事如神。 3.在奋斗和追求中失败和挫折是常有的事。 4.知识和能力。 5.引证 举例子 对比 6.失败和挫折 7.总结上文。 8.引起下文。
指导老师张士连
作者简介:张士连,74岁,曾经是一名军人,七十年代初复员转业到油田,原吉林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特车队政工干事。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士联作文公益教育促进会会长,2000年从企业内部退养后,致力于辅导中小学生语文(作文与阅读)。期间,整理、总结、创新了“作文八种结构法”,获得了国家专利。继《士联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程》(上、下卷)《话题作文与阅读》(上、中、下卷)《阳光童话林》《作文早入门》之后出版的第六部著作。目前新出版的中小学阅读读本共20多万字,分为“情真意切散文篇”、“写人叙事记叙文篇”、“引人入胜童话篇”、“观点鲜明议论文篇” 四个部分。关于本书的定位,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既是文学读物,又是作文导航。在指导读者读写要点与读后答题的同时,教你读与写。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