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永磁同步电机的成熟控制方法和开发内容后如何转型。
永磁同步电机初始角设置的问题。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的建模问题讨论,如模型仿真慢、联合仿真问题、PI控制问题等。
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和问题的讨论。
采用旋转高频注入法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simulink模型的问题讨论。
第一个问题“掌握永磁同步电机的成熟控制方法和开发内容后如何转型”讨论如下:
1.songwanjie
这几年做得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开发的事情:
(1)仿真:连续simulink 线性电机模型仿真,离散模型 线性电机 线性电机模型,q格式离散模型 线性电机模型,simplorer ansoft 无位置开环和闭环q格式仿真,模拟实际电机的线性电机模型建立,matlabgui simulink仿真。都是无位置开环切闭环模式,各种仿真变着花样玩,ekf,hfi,pll,atan,磁连观测,扩展反电视等各种无位置仿真。仿真和实际跑板子其实只要电流采样底层做得好,过调制出得来都可以和仿真对的上。
(2)电机参数识别,通过变频器激励与响应实现,其余的表示不靠谱,可以在电机启动前10s内辨识出来。没啥用。
7.517246585
电动汽车上,弱磁控制一般不用PI调节,听说直接用标定的方法去做,求教大神该怎么标定啊?
8.开关磁阻
弱磁曲线簇查表法,表格很重要,一般都是几万个点。
9.相伴一生
这个表格应该是根据母线电压和转速做出来的。如果在控制上,每个载波都需要去查表,这个对处理器的FLASh容量和处理速度要求要比较高吧?
10.机灵木瓜
几万个点不至于,一般价格没那么细,都是插值的。
11.小北斗
实际基本都是标定,更好用。
12.晨会
我们在推算PARK,CLARKE变换,以及SVPWM的时候,都是认为电机ABC三相绕组在空间相隔120°,如果这时候极对数不是1,那ABC三相绕组在空间还是相隔120°吗,如果不是120°的话,那之前个各种变换还有效吗?
13.stevenforest
有效,120°是电流在时间上经过的角度。
14.晨会
回复31 stevenforest“有效,120°是电流在时间上经过的角度”。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变换后相位相差90°的a,b 与变换前相位相差120°的abc。两种供电方式产生的磁场是相同的还有,这样的话,park变换中的角度应该是电角度而不是机械角度?
15.晨会
120°可以理解为相位差吗,这样的话park变换中的角度是否应该为电角度而不是机械角度。
因为我之前看一些文献,讲park变换的theta角是转子测量的角度,但是我在matlab做仿真的时候,直接用机械角theta输入到park变换模块,总是出错,只有乘上极对数的时候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16.欧阳庆
在任何时候将3相绕组在空间的排列都是以电角度来说的,电角度=极对数x机械角度。
17.喜鹊王子
id=0的控制。
(1)仿真出来的电机转速和角度怎么一直为负?稳定了一段时间后,系统开始不稳定,不知是何原因?
(2)如何仿真三相短路,加入fault模块后,将其A,B,C分别于电机A,B,C相连后,仿真结果与不加时完全一样?
18.khl303041
只了解第一个问题:估计是你模型当中的电角度少加了一个pi/2。
19.maza
应该是要在电机给出的电角度基础上减去一个PI/2,好像是因为matlab定义的坐标轴和我们使用的DQ坐标轴不一样引起的。
第四个问题“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和问题的讨论”的讨论如下:
1.绿皮青蛙
我120度控制一个电机,要求转速1800到6500调速,但是我强制拖动到了4000转了,都一点反电动势都没有,我就晓得2个方法,一种是在管子开的时候测端电压,另外一种是管子关的时候测反电动势,这两种方法其实本质上都是反电动势法,但是现在一点反电动势都没有。怎么确定位置呢?怎么做呢。有没有什么可行的可以做成产品的方法啊。并且难度不是很大的。
2.gyc198215
呵呵。其实现在来说应该是两种基础上发展而来。1.基于反电动势方法,但是因为低速与计算都与电机参数有关,所以不能在低速与0速应用。2.电机凸极效应,不涉及电机参数,加上电机基本都具有凸极效应,所以在很多电机上,在低速与高速都能应用。但是在高速时,因为要外加激励信号,且这个信号基本比电机运行频率要高,所以高速时没有办法。另外这种方法有电机的电磁声也限制应用。我见过一个产生做的非常好,低速与0速都运行,但是有电磁声。
3.绿皮青蛙
回复39 gyc198215 “呵呵。其实现在来说应该是两种基础上发展而来。1.基于反电动势方法,但是因为低速与计算都与电机参数有关,所以不能在低速与0速应用。2.电机凸极效应,不涉及电机参数,加上电机基本都具有凸极效应,所以在很多电机上,在低速与高速都能应用。但是在高速时,因为要外加激励信号,且这个信号基本比电机运行频率要高,所以高速时没有办法。另外这种方法有电机的电磁声也限制应用。
我见过一个产生做的非常好,低速与0速都运行,但是有电磁声”。嘿嘿,我当时做120度双环控制的时候就是看你的帖子了解的。我想问一个东西。高频电压注入法是不是就是利用突极效应?反电动势法是不是只有端电压法和直接采AD这两个方法?
4.buxk007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如果客户接反了UVW相序,有方法辨识吗
5.Acoary_123123
我个人感觉这个貌似识别不了,电机正反方向运行时磁路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很小,区分不开。
第五个问题“采用旋转高频注入法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simulink模型的问题讨论”的讨论如下:
1.nemiwei
该模型基于matlab2011a,在别人的基础上改的,电机性能很勉强。注入频率为500Hz,给定转速1000rpm,采样频率为100KHz。由于信号处理相关专业薄弱,以致滤波器设计总不能满足要求,以致于外差后的误差不能有效提取,锁相环不起作用,根本不能观测初始角度,其它更免谈。
一楼中的附件有很多细节上的错误。现在提取信号还行,采用数字锁相环很勉强,采用隆贝格观测调不出结果,郁闷当中......
图中0.1s处加载5N阻力矩。
把附件RHFJ_of_PMSM.rar改得差不多了,采用数字锁相环的结果见附件,存在滞后的相位。不知为什么采用隆贝格观测器无法实现,观测不到干扰力矩。我方法错了?很希望同行指正!
初始位置也能检测。实际应用还得用隆贝格观测,无相位滞后啊!采用积分滑模试试?
2.nemiwei
高频注入的方法很多。其中,旋转电压注入见一楼附件模型,不过模型中有很多不当之处。现在基本上可以在零速下检测初始角度,见附件。只是隆贝格观测伤透了我的matlab,,,。能改好,基本上就会了,共勉、互勉!!!。不过工程中,我得先使用成熟的滑模观测技术,利用高速运行下的反电动势,马上就上。
3.xiaoxiao201005
回复44 nemiwei“高频注入的方法很多。其中,旋转电压注入见一楼附件模型,不过模型中有很多不当之处。现在基本上可以在零速下检测初始角度,见附件。只是隆贝格观测伤透了我的matlab,,,。能改好,基本上就会了,共勉、互勉!!!。不过工程中,我得先使用成熟的滑模观测技术,利用高速运行下的反电动势,马上就上”。在实际产品中,有高频电压和基波电压两种,它们的幅值和频率都不一样例如:载波15khz,调制波(u=sin314t),高频波(u=0.1sin6280t),调制波(u=sin314t)这种知道怎么实现,如果是叠加的(u=sin314t 0.1sin6280t)两个幅值和频率都不一样,用处理器怎么实现呢?
4.nemiwei
旋转高频注入的仿真基本上是实现了,闭环效果不好,不好意思拿出来.采用隆贝格观测结果与14楼差不多,角度检测在15楼的基础上补偿固定的角度,该角度是由分离混频信号时滤波器造成的.当然速度曲线也存在滞后,同时需要补偿,速度存在波动,使因为还存在其它频率成分。
后续工程实践中要在信号滤波和角度估计下功夫。
5.nemiwei
截至此,我的旋转高频注入的位置检测第一阶段完毕,直接上图.请同行指正,交流!!!高频注入的性能可对比即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