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艇(赛艇)

 2023-06-15  阅读 548  评论 0

摘要:赛艇(Rowing)是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坐在舟艇上,背向舟艇前进的方向,运用其肌肉力量,通过桨和桨架简单杠杆作用进行划水,使舟艇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赛艇起源于英国。17世纪泰晤士河的船工经常举行划船比赛。1715年为庆祝英王加冕,首次举行赛艇比赛。1775年英国制定赛艇竞赛规则,同年建立赛艇俱乐部。1

赛艇(Rowing)是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坐在舟艇上,背向舟艇前进的方向,运用其肌肉力量,通过桨和桨架简单杠杆作用进行划水,使舟艇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

赛艇起源于英国。17世纪泰晤士河的船工经常举行划船比赛。1715年为庆祝英王加冕,首次举行赛艇比赛。1775年英国制定赛艇竞赛规则,同年建立赛艇俱乐部。1811年伊顿公学首次举行八人赛艇比赛。1829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首次举行校际赛艇比赛。1839年举办赛艇杯赛。1846年英国人在艇舷上安装了桨架,加长了桨的长度,提高了划桨效果;1847年又将重叠板的外龙骨艇改装成平滑的内龙骨艇,提高了赛艇的速度。1857年美国的巴布科克(Babcock)发明滑座(一说是1865年比利时运动员发明),运动员划桨时能前后移动,增加腿部力量。1882年俄国人将封闭式桨栓改为活动式浆环,提高了划桨幅度。

男子赛艇于1896年被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项目,因浪大未举行,1900年再度列入。女子赛艇于1976年被列入奥运会。

赛艇

Rowing

水上运动

英国

17世纪

水上运动

国际赛艇联合会

史蒂夫·雷德格雷夫

项目历史

赛艇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17世纪泰晤士河的船工们经常举行划船比赛。

1715年,为庆祝英王加冕,英国首次举行赛艇比赛。

1775年,英国制定赛艇竞赛规则,同年成立了赛艇俱乐部。

1811年,伊顿公学首次举行八人赛艇比赛。

1829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首次举行校际赛艇对抗赛,随后该赛事影响力逐渐扩大,这一传统便一直保留。

1846年,英国人在艇舷上安装了桨架,增加桨的长度,提高划桨效果;1847年又将重叠板的外龙骨艇改装成平滑的内龙骨艇,提高了赛艇速度。

1857年,美国的巴布科克发明滑座,运动员划桨时身体能前后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腿部力量。

1882年,俄国人将封闭式桨栓改为活动式桨环,增大划桨幅度。

1890年,英国制定类似现代的赛艇竞赛规则。

1892年,意大利都灵成立国际赛艇联合会,当时有6个会员。当年举行第一届欧洲赛艇锦标赛。此后,国际赛艇比赛一直在国际赛艇联合会的领导下组织进行。

1896年,雅典奥运会将赛艇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由于天气恶劣临时取消。

1900年,巴黎奥运会举行了赛艇比赛,设6个单项。但当时的比赛规则不完善,比赛的距离、航道和比赛细则都不明确。

1923年,国际赛艇联合会的总部由意大利都灵迁至瑞士。

1934年,国际赛艇联合会规定比赛必须在2000米的直道上举行,宽度至少可容纳3条艇比赛。

1962年,瑞士举行第一届世界赛艇锦标赛。

1975年起,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赛艇锦标赛。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首次设立了女子赛艇项目。

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将赛艇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1988年,中国国家赛艇队在汉城奥运会上获得了一块银牌、一块铜牌和一个第5名,打破过欧美选手在这个项目上的垄断。

1996年,轻量级赛艇比赛及新规则被引入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女子同时设立了轻量级赛艇项目,比赛仍为14项。

1997年起,国际赛艇联合会的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硬件要求

竟赛场地

赛艇比赛必须在静水水面上进行。从起点到终点,应是同样宽度的直航道。航道长2000米,宽度为13.5米。国际性赛艇比赛通常有6条以上航道。比赛的航道除有2000米的比赛距离外,还有适当的准备活动水域。终点线外至少留有100米的自由水域。航道两边,应各留有一条航道宽度的安全警戒水域。

航道由串联在一起的浮标区分。浮标的间隔为10米或12.5米,浮标表面应该是柔软的,直径不得超出15厘米。整条航道上的浮标颜色呈规律分布。浮标从起点至100米为红色,从100米后至1750米为橙色或白色,从1750米后至终点为红色。在整个赛道两侧每间隔250米应有明显的距离标志。

竞赛器材

赛艇是一种专门用于比赛、训练的船艇,两头尖瘦、艇身狭长,艇身主要由玻璃钢、碳纤维等轻质材料制成。最长的八人艇全长17-18米,最宽处为57厘米;最小的单人艇长8米,最宽处仅29厘米。安全球所在的位置为船头,稳舵所在的位置为船尾。与龙舟等传统船艇不同的是,赛艇桨手坐在艇上时,背朝着船头,面对着船尾。在多人赛艇中,将每一个桨位从船尾至船头进行编号。

桨是赛艇的重要配套器材,是供运动员划动赛艇前进的主要工具,一般用优质木材、碳纤维或两种材料相结合制成。桨的一端为圆杆,称为桨柄,划桨时运动员握住这一部分后拉和推桨;另一端为桨叶,呈斧形或柳叶形,其作用为抓住水中支点,利用杠杆原理,支撑船艇前进。

安全球

赛艇运动员背向前进方向,无法看见划行前方的情况。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定在赛艇的船头上必须安装一个直径为4厘米、用软橡胶制成的白色圆球作为安全缓冲装置,称为安全球。

桨架

桨架通常由四五根铝合金细管组合焊接而成,其外端是一个可以打开和闭合的桨环。桨放在桨环间,桨叶在水中,运动员划桨时,力量传递到桨栓柱上,利用杠杆原理推动赛艇前进。

脚蹬架

脚蹬架位于船舱的最前端,上有专门供运动员穿着的运动鞋,固定在船艇上,有助于运动员划桨时蹬腿发力。运动鞋的搭扣通常由一细绳相连,方便穿脱,在出现意外或翻艇时,运动员能很快地拉开鞋带脱离赛艇,因此它被称为安全绳脚蹬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与划桨的入水角、出水角直接相关,正确安装脚蹬架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正确的划桨姿势。

滑座

滑座又叫座板,以凹形的一侧为后,朝着船头的方向,其下端有四个相同的可以灵活滑动的轮子。滑座的顺畅滑动有利于赛艇运动员充分运用腰背和腿部力量进行划桨。

滑轨

滑座下有两条平行于赛艇纵轴的滑轨,滑座的四个轮子沿着滑轨前后运动,不同类别赛艇的滑轨间距和长度均有所差别。为了保证划水的有效长度,滑轨的长度一般为70-85厘米从靠近船头处的滑轨顶端到垂直于桨栓柱横联线的长度不少于65厘米。

稳舵

稳舵是赛艇艇壳下部的固定装置,状如鱼鳍,故又称鳍舵。它一般用金属制成,安装在艇壳下面纵轴线上,靠近艇的尾部,起着控制行进方向、保持稳定的作用。

比赛规则

项目分类

国际赛艇联合会设立的世界赛艇锦标赛有23个项目,分4个级别。即男子公开级、轻量级,女子公开级、轻量级。每一个级别又按运动形式分单桨和双桨;按参加人数分单人、双人、四人、八人赛艇;有些项目还分有舵手、无舵手。为了简化,各项目名称用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来表示:”M”为男子,”W”为女子,”L”为轻量级,数字为桨手人数,”×”为双桨,”+”为单桨有舵手,”-”为单桨无舵手。因此赛艇运动根据桨手人数、体重、操桨方式及有无舵手,可分成8种赛艇比赛项目。

单人双桨

艇的两侧各装有一支桨。划行时运动员背对艇首,坐于前后滑动的座板上,腿蹬臂拉。用左、右桨的划水力量控制航向。男、女单人双桨分别于1900年、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双人双桨

艇的两侧各装有两支桨。划行时,两名运动员前后坐在滑动的座板上,腿蹬臂拉,协调配合划桨。用左、右桨的划水力量控制航向。男、女双人双桨分别于1904年、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双人单桨无舵手

艇的两侧装有桨架,前左、后右各一支桨。艇尾有舵,运动员用脚控制方向。划行时,两名运动员前后坐在滑动的座板上,腿蹬臂拉,协调配合划桨。男、女双人单桨无舵手分别于1900年、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双人单桨有舵手

艇的两侧半有桨架,前左、后右各一支桨。艇首或艇尾有舵,运动员用脚控制方向。划行时,两名运动员前后坐在滑动的座板上,腿蹬臂拉,协调配合划桨,一名舵手用舵控制方向。男、女双人单桨有舵手分别于1900年、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四人双桨

艇的两侧依次装有4副桨架,艇尾装有钢索软柄舵。划行时,4名运动员前后排列就座,各握双桨,腿蹬臂拉,协调配合划桨。其中1号桨手用右脚操纵航向。仅设男子项目,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四人单桨无舵手

艇的两侧交叉装有4副桨架,有舵。划行时,4名运动员前后就座,各握一支桨,腿蹬臂拉,协调配合划桨。其中1人用脚操舵控制航向。仅设男子项目,19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四人单桨有舵手

艇的两侧交叉装有4副桨架。有舵,安装在艇首或艇尾。划行时,4名运动员前后就座,各握一支桨,腿蹬臂拉,协调配合划桨。由舵手控制航向。男、女四人单桨有舵手分别于1900年、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八人单桨有舵手

艇的两侧交叉装有8个桨架。有舵,安装在艇首或艇尾。划行时,8名运动员前后就座,各握一支桨,腿蹬臂拉,协调配合划桨。由舵手控制航向。靠近艇尾的8号运动员为领桨者,由其控制划桨速度与节奏。男、女八人单桨有舵手分别于1900年、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2]。

体重要求

男子轻量级单人双桨运动员的体重不得超过72.5公斤;单人以上项目一条艇桨手的平均体重不得超过70公斤,每个桨手体重最多不得超过72.5公斤。女子轻量级单人双桨运动员体重不得超过59公斤,单人以上项目一条艇桨手的平均体重不得超过57公斤,单个桨手体重最多不得超过59公斤,舵手的最轻重量为男子55公斤,女子50公斤,当体重不足时,应增加相应的加重物,放在离舵手最近的地方,加重物不得超过10公斤。轻量级运动员和舵手应在每天第一次比赛前1-2小时内称量体重。

出发和冲刺

当所有参赛舟艇在比赛起航线就位时,发令员会发出口令”两分钟准备”。此时,所有参赛选手都会等待发令员的指令。当发令员确认所有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全部就位,会再次逐航道检录赛艇,以做最后确认。如果起点裁判员仍平举白旗或开启着白色灯,发令员则可发出”预备”的口令。如果起点裁判员的白旗放下或白灯熄灭,比赛不会开始。下达预备口令后不久,发令员会按下一个按钮,蜂鸣声响起,挡在每条赛艇前端的保护挡板会自动沉入水中,比赛正式开始。如果发现有人抢航;发令员将用铃声召回赛艇,重新比赛。两次抢航犯规的赛艇将被取消继续比赛的资格。每条赛艇的艇首通过终点线的时候,终点裁判员都要按下计时器,并拉响终点汽笛,以通过终点的顺序判定名次。如有争议将通过终点录像进行判定。

重要赛事

世界赛艇锦标赛:国际赛艇联合会举办的国际赛艇比赛。首届比赛于1962年在瑞士卢塞恩举行,每4年举办一届,从1974年开始每年一届。1974年开始,世界赛艇锦标赛增加男子轻量级和女子无差别级,1985年增加女子轻量级。

亚洲赛艇锦标赛: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赛艇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

全国赛艇锦标赛:中国最高级别的赛艇赛事,每年举办一次。

组织机构

国际赛艇联合会:1892年在意大利都灵成立,1923年迁往瑞士,总部设在瑞士纳沙特尔。1996年,其总部迁往瑞士洛桑。联合会的宗旨是鼓励合理发展赛艇运动,加强各国业余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亚洲赛艇联合会:1982年11月在印度齐普尔成立,有14个会员协会。该联合会举办的比赛有亚洲赛艇锦标赛。

中国赛艇协会:1981年成立,原属中国船艇运动协会。会址设在北京。任务是普及全国赛艇运动、提高技术水平;举办全国性比赛;拟定和公布比赛规则;审查运动员资格;选拔和组织运动员国际比赛。

代表人物

史蒂夫·雷德格雷夫,英国赛艇运动员。雷德格雷夫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和队友一起夺得男子四人无舵手比赛的金牌,这是他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起连续第五次在奥运会上夺冠,从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连续获得5届奥运会冠军的耐力项目选手。

张秀云,中国赛艇运动员。张秀云曾获得1993年世界锦标赛四人双桨冠军、1994年世界锦标赛四人双桨2000米亚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双人双桨亚军。

朱智福,中国赛艇运动员。朱智福曾获得2002年世界杯单人艇亚军、2002年亚运会单人艇冠军。

郑娜,中国赛艇运动员。郑娜曾获得2003年世界杯女子八人单桨第三、2004年世界杯女子八人单桨亚军。

相关术语

正力:各种类型船艇的动力来源,有的是发动机有的是风帆。无论是发动机驱动的螺施桨或一帆满风吹着风帆,其动力都是连续不断的。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却是断断续续的,因为运动员拉桨时,桨叶在水里有力的作用,这时产生推进船艇前进的积极力量,这是正力。当桨叶出水后,船艇只依靠惯性力作用,这里正力的作用消失。

负力: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和其它船艇不一样,当运动员拉桨时,桨叶在水里可以产生积极的推进力。而桨叶出水后就没有推进力的作用,而且由于滑座的运动和身体质量的方向转换,对船艇产生一个很大的负力,这个负力对抗前进着的船艇,是一个消极力量。赛艇技术好与差的标志之一,就是要限制消极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积极力量。

划距:指比赛中每划一桨船艇移动的距离,即比赛全程距离除以该艇所划的桨数。例如赛艇比赛全程为2000米,某艇共划了250桨,说明其每桨的划距为8米。因此划距反映了运动员划水的效果,它与运动员的划幅、桨频等因素有关。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应强调划距,从每桨的划分效果来改进划桨技术。

划桨周期:指次划桨动作的全过程。赛艇运动的划桨周期由桨叶入水、桨划分、某叶出水、回桨所组成。从运动员的动作来说,是提桨、拉桨、按转桨、推桨。整个划桨周期是连贯而不间断的。

划桨节奏:指一个划桨周期内部各阶段速度和力量的比例。在一个划桨周期中,通常要求拉桨快而回桨慢,拉桨用力而回桨时放松。例如,假定每分钟划40桨,则每一桨的周期为1.5秒。划桨节奏要求拉桨用0.5-0.6秒,而回桨要用0.9-1秒。划桨节奏是运动员技术是否合理的标志。

回桨:桨叶出水后,运动员两手轻快流畅地把桨柄向前推出。当两臂完全伸直把桨柄推过膝盖后,滑座才起动向前移,同时上体也随着自然前到下一桨的预备姿势。整个回桨过程中,桨叶水平地在空间前移,离开水面约15-20厘米。回桨时要求身体平稳、自然、放松,动作比拉桨的速度相对要慢,回桨与拉桨的时间比例约为2:1。如果一桨的 周期为1.5秒,则回桨约需0.9-1秒,而拉桨为0.5-0.6 秒。由于回桨时较为放松,使运动员每次拉桨都能得到短暂的体力恢复。因此可以认为回桨与拉桨是放松与用力的交替。

拉桨:桨叶入水后,运动员的体重通过腿部用力传递到脚蹬架上,与此同时运动员动用各部分肌肉积极地拉桨。从肌肉用力的顺序看,一般认为拉桨开始时主要依靠腿部力量,然后是背部肌肉,最后是肩臂积极用力。蹬腿拉桨开始时,滑座在滑轨上向艇首移动,这时要求运动员充分利用自身体重,有如悬挂在桨柄上以便把力量全部传递到桨叶上去。从另一方面看,桨叶在水中的移动越小,划水的效果就越好。在整个划桨周期中,拉桨阶段是使赛艇推进的动力阶段,这个阶段要使运动员充分发挥其体能。

平桨:指运动员将桨叶平放在水面上,平桨时运动员身体放松,桨叶背面着水,桨叶的前面向天。平桨也是一种口令,当运动员在划进中,遇到障碍物或靠近码头需要停止划桨时,舵手或教练员可以用”平桨”口令,要运动员停止划桨。

按桨:拉桨后,两腿在转道上蹬直,躯干在滑座垂直位置后仰35度左右。双臂曲拉至膈肌部位,双手用掌心轻夺桨柄移至腹部,用手腕关节作弧形下按动作,使桨叶迅速垂直出水。要求干净利落,动作快而轻巧。否则,桨叶掠水,会影响速度。这是赛艇划桨动作进入第2周期的准备过程。

桨叶入水:运动员在回桨以后,自然地使两臂充分向前,桨叶的正面即划水面从向上已转向向前,桨叶与水面垂直或稍微前倾,利用桨叶的首身重量下落,两臂和两手则同时自然上抬,使桨叶切入水中,形成桨叶和桨颈没入水中的最佳深度。这时运动员通过抬体和手臂牵拉,迅速使桨叶抓住水,同时把自身体重和力量完全传递到脚蹬架上,使船艇受到力的作用而推动向前进。桨叶入水是一个划桨周期的开始,要求动作迅速而不是猛力,要求没有水花飞溅。

桨叶出水:在两腿蹬直拉桨结束时,上体后仰大约25度,同时屈臂拉桨至膈肌部位。这时用掌心和掌根轻轻压桨柄,作弧形的按转动作,使桨叶从水中垂直地跳出水面,并迅速转成水平状态。这一按转桨的动作要求轻柔而迅速,使 桨叶出水时干净利落,没有挑水或停顿的现象。因为拉桨结束后,船艇获得了推进力,正以最快的速度在滑行。如果桨叶出水的动作慢于艇速.就形成了桨叶挡水,从而影响艇的前进速度。

桨频:指单位时间内的划桨次数。即比赛全程所划的桨数除以比赛成绩。从生物力学观点看,船速是由划桨频率和划距决定的。这两个变量又受到技术和器材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提高船速主要从划距和桨频两个方面提高,但是桨频不可能无限地增加,更不能为了增加桨频而降低划水的效果。赛艇比赛的桨频从30-40桨/分不等。以男子八人赛 艇的桨频为最高,尤以起航时的桨频更为突出,甚至高达48桨/分。在训练中不同的桨频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训练强度。

倒桨:赛艇正常划行时,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以桨叶正面拉桨,船艇则背着运动员方向前时。倒桨时,正好相反,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以桨叶正面推桨,船艇向着运动员前方即尾方向划进。倒桨通常在离、靠码头或其它应急情况时运用。

提桨:将桨叶对水面转为垂直角度时立即提桨柄,桨叶自水面插入水中,深至桨颈为止。人体重心从蹬脚板上用力蹬腿迅速后移,手臂与背肌同时间后用力牵拉。要求动作迅速有力,扎住水的支撑点,使舟艇受水支撑点的反作用力 而被推向前进,是周期性划桨时发力的第一阶段。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b1eCD0GBAE.html

标签:赛艇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417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07秒, 内存占用1.36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