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文案(转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024-10-13  阅读 247  评论 0

摘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或说是这个八字成语,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可是,这个“秋”字到底是多少时间呢?对于“秋”字的理解,人们众说纷纭,答案莫衷一是。在生活中,人们最普遍的理解是“一秋就是一年”,持这种观点的理据很简单,一年只有一个秋天,一秋当然就是指一年。那么,这样的理解究竟对不对呢?其实,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文案(转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或说是这个八字成语,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可是,这个“秋”字到底是多少时间呢?

对于“秋”字的理解,人们众说纷纭,答案莫衷一是。在生活中,人们最普遍的理解是“一秋就是一年”,持这种观点的理据很简单,一年只有一个秋天,一秋当然就是指一年。那么,这样的理解究竟对不对呢?其实,这是错的!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文案(转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2)

不可否认,如果单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一句话的字面上来看,这样的理解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要正确理解“三秋”的意思,一定不能断章取义地只看这一句话,而要对它的前后句子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出自《诗经》的《采葛》,全诗是这样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文案(转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3)

从中药的采制理论上来看,是夏采葛、秋采萧(即今天的蒿)、冬采艾。夏葛茎浆最丰富,秋萧药性最强,冬艾最坚,宜作灸术之用。全诗写的是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心情,这三种心情在时间递进的基础上,以一种感情升温的基调来描述,随着时间的变换,“一日没见”让人感觉所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采葛的时候处在情感初期,一天没见就好像过了一个月那么长;到了秋天采萧的时候,情感加深了,一天不见就像是过了三个秋季;而到了采艾的时候呢,感情更深更浓了,一天不见就像是过了三年那么长。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文案(转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

所以,“如隔三秋”的这个“秋”字,它的真正意思是一整个秋季或一整个季节,而“三秋”则是三个季节,也就是九个月。

道理很简单,如果是把“三秋”理解成是“三年”,那么这个“三年”就和“采艾”时的“如三岁兮”重复了,这不符合全诗的递进增浓的诗意和氛围,更不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文案(转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5)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摘自:国学大师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ae3Cz0EBgsMXl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48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14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