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对应,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省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截至2019年7月,湖南省下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包含了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
其中,就安化县来说,人口超过100万,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主干带,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积第三大的县。在历史上,安化县这一建制始于北宋时期,名字取“归安德化”之意,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一
首先,安化县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在雪峰山北段主干带,地形地貌多样,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高峰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群山起伏,岭谷相间,有较大的山脉29支,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57座,属典型的山区县。安化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暖湿多雨,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区域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76.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97.16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气温16.2℃,历年最高气温为42℃,最低气温为-11℃。就安化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湖南省安化县一带属长沙郡这一建制。西汉建立后,设立益阳县,属长沙郡。高祖五年(前202年),改长沙郡为国,东汉光武时期改为郡。今益阳市安化县一带属荆州长沙郡益阳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安化县一带先属东吴,后成为东吴的疆域。太平二年(257年),吴东吴长沙郡为湘东、衡阳二郡,今安化县一带属东吴衡阳郡益阳县。西晋建立后,该地区属荆州衡阳郡益阳县。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析荆、广二州地置湘州,该地区属湘州衡阳郡益阳县。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废郡为州,长沙郡改为潭州,隶属荆州,今安化县一带隶属于荆州潭州益阳县。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该地区属长沙郡益阳县,仍隶荆州。
三
唐朝建立后,州郡并称,长沙郡即潭州,史称潭州长沙郡。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分天下为10道,潭州长沙郡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今安化县一带隶属于江南西道潭州长沙郡益阳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正式在该地区设立安化县,隶属于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县治初设伊溪东启安坪(今东华启安坪),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伊溪西,即今梅城镇。对于安化县来说,名字取“归安德化”之意,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元朝建立后,安化县属湖广行省湖南道潭州路。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改潭州路为天临路,安化县改属湖南道天临路。
四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天临路为潭州府。洪武五年(1372年),改为长沙府。洪武九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布政使司,安化县隶属于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清朝建立后,安化县仍属长沙府。到了1914年,安化县隶属于湘江道。1928年,安化县直属于湖南省。1994年3月,撤销益阳地区,建立地级益阳市,安化县属之。如今,安化县隶属于湖南省地级益阳市。截至2019年底,安化县下辖5个乡、18个镇,总面积达495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03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安化县这个县,你怎么看呢?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