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绿色低碳(铺就绿色低碳坦途)

 2024-09-14  阅读 939  评论 0

摘要:8月9日,兴国市民激动地等待“红轨”试验线列车。本报记者陈化先摄本报兴国讯 (记者陈化先)8月9日,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兴国县顺利竣工,实现了稀土永磁磁浮技术与空轨技术完美结合,是继电磁悬浮、超导磁浮之后开辟的一种新的磁悬浮技术路线,是稀土材料应用及永磁磁浮轨道系统

助推绿色低碳(铺就绿色低碳坦途)(1)

8月9日,兴国市民激动地等待“红轨”试验线列车。本报记者陈化先摄

本报兴国讯 (记者陈化先)8月9日,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兴国县顺利竣工,实现了稀土永磁磁浮技术与空轨技术完美结合,是继电磁悬浮、超导磁浮之后开辟的一种新的磁悬浮技术路线,是稀土材料应用及永磁磁浮轨道系统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据了解,该试验线由江西理工大学牵头,与兴国县人民政府联合中铁六院、中铁工业、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共同研制而成,因建设在革命老区兴国县,被誉为“红轨”。试验线南起永丰站(高铁兴国西站),北至静调库,正线长度约800米,均为钢构高架线。磁浮列车采用2辆编组,每辆载客能力为座席32个、定员88人,最高设计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当日9时30分,一组红白相间的空轨列车悬浮在蓝色轨道下方,在当地群众的注视下,缓缓驶出兴国县永丰站,沿站前大道东侧绿化带,一路向北至静调库,全线用时约4分钟。

“红轨”系统可实现零功率悬浮、低功耗运行,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和电磁辐射,系统能耗和运维成本小,90%的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可作为高铁、地铁等交通方式的末端接入,不仅适用于城市、景区、特色小镇等地,还能适用于高寒、荒漠等特殊区域。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红轨”技术首席专家杨斌介绍,“红轨”是国际稀土永磁磁浮轨道系统的开拓者、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探索者,成本低、性价比优,是一种品质化、个性化、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红轨”研制涵盖新材料、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绿色交通”发展与低碳出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a56Cz0EBwkNVFY.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489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78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