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鲁/图文
从海拉尔到满洲里,大部分路程被阴雨笼罩着。透过车窗,草原上烟雨迷濛,远近的毡包与牛羊隐约若现,尤其路过的几个坡谷里的毡包景区,雨幕里仿佛隐伏着万千兵马。
下午四点多到达满洲里,雨后的市区清新爽利,富有异国情调。它处在中、俄、蒙三国的交汇点上,灯火相望,鸡犬相闻。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哥特式、巴洛克式、俄罗斯风格建筑,以及圆顶的蒙古风格建筑,和中式建筑各显风姿,又和谐统一。商店招牌大多几国文字,有些同时出现中、俄、蒙、英四国文字,甚至更多。
满洲里可看的去处,首推西郊的国门一线,是满洲里的标志。
两年前的秋天初来的时候,正赶上第四代国门拆除重建,国门标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大字已经摘下,心中不禁有些遗憾。今日重游,新国门赫然而立,感觉为之一振。据说这是目前中国陆路口岸最大、也最气派的国门。相比之下,对面的俄罗斯国门就显得寒酸简陋多了,那还是前苏联时代的产物。国门东侧是著名的41号界碑,国家主权的象征。
满洲里国门
从东侧国门建筑内部,很开眼界。上下四层(五层?),下面几层是商贸区,经营俄、蒙特色商品及旅游纪念品;往上是国门卫戍办公区;顶层中间是宏大宽敞的展厅兼内外瞭望厅,环大厅四周的巨幅图片,讲述着这座边城的历史沧桑。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几乎所有历届国家主要领导人都曾来过这里。
站在大厅窗口前,边界风光尽收眼底,俄罗斯远东城市后贝加尔斯克清晰在望,可见走动的人影。除了界碑,两道铁丝网隔开了两片国土。脚下的国际铁路蜿蜒向远方,是目前东北亚连接欧洲唯一的大陆桥。
41号界碑,远处是俄方国门
从西侧下来,出大厅,又是一片广场,北侧陈列着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前四代国门模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一一看过来,再抬头仰视最新的国门,切实感受到了一种大国气象。
出国门景区,有一火车头广场,陈列着车牌为1861的日本造蒸汽机火车头。是1949年冬开国领袖出访莫斯科时,乘坐的火车车头,当年就是从这里驶出国门的。那也是伟人唯一的一次出国访问。
满洲里好玩的去处不少,中俄互市贸易区、套娃广场,还可以领略欧陆及蒙俄风格的建筑群,教堂、国际会展中心、风情园、国际休闲会馆等,东方文化、俄罗斯韵味、蒙古情调、古典与现代,多元并蓄,宽容和谐。匆匆两天时间,离开时竟有了一点依恋。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