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萧伯纳(英国剧作家)

 2023-06-19  阅读 963  评论 0

摘要: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英国剧作家,评论家,撰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并于1891年发表了评论文集《易卜生主义的精髓》。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

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英国剧作家,评论家,撰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并于1891年发表了评论文集《易卜生主义的精髓》。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

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且又曾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1950年,萧伯纳逝世于英格兰,终年94岁。

萧伯纳

乔治·伯纳·萧

英国

爱尔兰都伯林

《华伦夫人的职业》 、《匹克梅梁》

Shaw,GeorgeBernard

巨蟹座

家庭生活

萧伯纳的父亲是个没落贵族,母亲出身于高贵的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酗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

作品特点

萧伯纳的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于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2]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被 Alan Lerner 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晓。 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人物思想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奥斯卡·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主张。萧伯纳将自己划归于易卜生流派。他主张摈弃以罗曼蒂克、尖锐情景和血淋淋的结局来构筑情节的旧式悲剧,坚决反对以巧合、误会和离奇的情节耗尽观众注意力的所谓“佳构剧”,提倡剧本的任务是引起观众的思考,情景必须是生活化的。他曾明确提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

荣誉记录

1911年,萧(伯纳)首次被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诗人墨累伊所推荐,成为1911年度的候选人。当时诺贝然的常任秘书威尔生对萧伯纳没有好感,便以所谓的“太会诡辩、无情、不文雅”为理由而未被竞选上。

1921年,他又被一批瑞典学者提名,被列入竞争侯选人之一,不过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将他列在名单的第三位,结果又一次落选。

1923年萧(伯纳)以他的大型悲剧《圣女贞德》再度被提名。瑞典文学院院士的支持态度较之1921年更加积极,在授奖大会上,霍尔斯陶穆对萧(伯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25年,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说:“作为一位戏剧家,萧伯纳用他的新思想赋予陈旧而偏激的传统以新的活力。他用机智、幽默和狂放的夸张来抨击各种各样的成见。”萧伯纳接受了奖状,但没有出席颁奖仪式,谢绝了4万多美元的奖金。

人物影响

20世纪初,为了适应文学革命的要求,易卜生、史特林堡、萧伯纳等的剧作在当时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翻译引进,许多进步青年又受到“民主与科学”思潮的激荡,便以反对中国传统戏剧和已经商业化了的“文明新戏”、提倡“爱美剧”(注:“爱美”原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为口号,组成了戏剧研究机构和业余话剧团体,通过办报刊和小型演出,积极地推动了已趋消沉的话剧运动。在当时,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就深受肖伯纳戏剧的影响。

一九二一年,肖伯纳的话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在中国演出,这是提倡“西洋派”戏剧的一次重要舞台实践,但这次演出活动遭遇到了失败。

失败的原因,除了演员的照本宣科,以及其他演出上种种破绽以外,也由于新的话剧运动还没有在陈陈相因的社会里扎根,话剧的倡导者还存在着脱离群众和民族特点的严重的倾向。

《华伦夫人之职业》上演的失败在中国引起了关于“戏剧职业化”与“非职业化”的一场讨论。这个在前一时期已为戏剧工作者感觉到的问题,这次被强烈地提了出来。不少人认为戏剧职业化就是戏剧商品化,资本家的控制约束了戏剧工作者的创造,因而也阻碍了艺术事业的发展。经过这次讨论,提倡“爱美剧”的口号得到了明确的肯定。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9b4CD0HAA0M.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7126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32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