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子的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论题(如何理解孟子的)

 2025-04-23  阅读 896  评论 0

摘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俗语。我们通常在影视剧中见到劝诫他人娶妻生子时,会用到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到底出自哪里呢?孟子这句话原文是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里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我们大家都知道,乃是儒家继孔老夫子之后的第二号人物,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俗语。我们通常在影视剧中见到劝诫他人娶妻生子时,会用到这句话。

那么,这句话到底出自哪里呢?

如何理解孟子的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论题(如何理解孟子的)(1)

孟子

这句话原文是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里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我们大家都知道,乃是儒家继孔老夫子之后的第二号人物,人称亚圣。

然而,我们在书中却并没有找到“不孝有三”到底是那三条,反而是在《离娄章句下》中找到了“不孝者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离娄章句下》原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意思就是,不孝的情况有五种:四肢懒惰,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酗酒聚赌,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吝钱财,只顾老婆孩子,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声色享乐,使父母感到羞辱,这是第四种;逞勇好斗,连累父母,这是第五种。

如何理解孟子的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论题(如何理解孟子的)(2)

这五种之中却唯独没有提到无后这一条,难道是孟子弄错了吗?

我们看看这不孝的五条,前面三条讲的是赡养父母的问题,后两条讲的是自己的过错让父母蒙羞,连累到父母。由此可见,或许我们所认为的无后并不是没有子嗣的意思,而那个三应该也只是一个虚词而已。

那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了味了呢?

如何理解孟子的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论题(如何理解孟子的)(3)

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赵岐,《十三经注疏》中的《孟子注疏》就是他作的。其中关于不孝的原文是,“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赵岐是个很厉害的人,对孟子的研究也十分深刻,他对不孝有三做了定义,然而却与《离娄章句下》有歧义,按理来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状况才对。因此,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赵岐结合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有意而为之,故意曲解孟子的意思。

如何理解孟子的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论题(如何理解孟子的)(4)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延续香火”是每个家族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人们也就逐渐将赵岐的意思发扬光大,成为了人们最大的信条之一。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944Cz0HAQ8BVF0.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31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152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