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

 2023-11-02  阅读 487  评论 0

摘要:96字家训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位居第一阵列的大哲,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无需多言。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代表的阳明学说,不仅在国内广为人知,还远播日本、朝鲜,对近五百年的东亚历史影响深远。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世纪。”近年来,主席在不同场合曾多

96字家训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1)

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位居第一阵列的大哲,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无需多言。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代表的阳明学说,不仅在国内广为人知,还远播日本、朝鲜,对近五百年的东亚历史影响深远。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世纪。”

近年来,主席在不同场合曾多次提到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的当代启示。他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2)

让我们通过一篇家训,来了解王阳明的道德教育思想。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为启蒙继子王正宪有志于学而作《示宪儿》诗,诗文以歌谣的形式全面总结了从为人到处世的人生智慧,读之朗朗上口,思之回味无穷,更为为人父母、师长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第一课 孝顺父母

王阳明家训文开篇即说:“勤读书,要孝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孝顺父母、尊长爱幼,是做人的天性良知。

那什么是“孝”呢?

第一层次的“孝”

是指能在父母膝下承欢,承侍甘美。

第二层次的“孝”

是指继承父母的意愿,实现父母的志向。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三过其门而不入”治理水患的大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大的“孝”

就是佛教所实践的探索真理,找到生死的根本,破除四魔,跳出三界;不仅自己出三界,还能够带领一切如母有情也出三界出轮回,都能够去极乐世界。

第二课 宽容谦下

学会为人处世,从古至今都是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对此,王阳明对孩子讲了一系列的道理:“学谦恭,循礼仪”,“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总之,对人要宽容有礼,对自己要心地谦下、严于律己。

高拔的道德素养往往体现在人心的低下自处中。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世间的圣贤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与物无争。人都爱往高处走,水却往低处流,甘居下劣,包容一切。水的这种善性,与道最接近最相应。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3)

道善于一切却无形无迹,就如水,倒在方杯子里就是方的,倒在圆杯子里就是圆的。水不执着自己的形状,随圆入圆,随方入方,处众人之下,润物细无声,却从来没有一个“我”。

一个人如果能跟道在一起,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处在善当中。住地会善,心态会善,身体会善,言语会善。又因为这种善是无为之善,远离有为之相,所以他不会有对立,不会有人来反对他,嫌弃他。

第三课 饮食有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对人的生存似乎是头等大事。现在许多人会以“快乐的吃货”自居而不觉有任何不妥之处。为什么王阳明却要求孩子“节饮食”呢?

中国古代医学圣典《黄帝内经》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就主张饮食要有节制,不能暴饮暴食,有利于长寿健康。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云:“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成。若吃十成,已不养人。吃十几成,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神疲。”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4)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5)

除了饮食适度外,我们有句老话:“食而不化变成毒。”吃下去不消化反而是有毒的,营养越高的毒素也越多。吃荤的人肠道中长期积累大量的毒素和垃圾不容易消化,对肝脏肾脏造成很大的负担。而吃素的人肠胃垃圾少,血含氧量高,往往面色红润。

人是一种高级的生命,除了文化之外还应当有文明,文明的高度要靠规矩来形成。我们现在吃东西不守规矩: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乱吃。所谓病从口入,所以应该有选择的吃,有所吃,有所不吃。如果每个人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社会的秩序就会更好,甚至连生病都会减少。

第四课 勿玩物丧志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王阳明却让孩子“戒游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玩物,必然丧志。不立志,何谈将来立德、立功、立言?

我们处在这个时代,经历了电影、电视、电脑,现在人手一个手机,大家变成手机迷、手机控、电脑控、游戏控。我们被现代科技侵略着,我们制造了它,它却“杀掉”了我们。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6)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7)

我们要常常回光返照,不要让这些成为我们堕落吃亏的一个工具,把它变成生命进步的一种增上缘。要思考怎样从手机负面的能量场里退出来,从电脑、游戏这种玩物丧志的东西里面退出来。生命经历是非常宝贵的,我们有太多好的东西没有学到。

第五课 诚信不贪

王阳明对孩子说:“毋说谎,毋贪利。”诚信,是做人的基础,更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诚信就是不妄语,不妄语才会有信誉。

贪,看似得,实则失;得了当下,失了未来。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太多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生命真正需要的并不多,是我们的贪心让我们想得到更多。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8)

有贪心,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无常观。好像觉得我会永远活着,盘算好自身,还要盘算好子孙,孜孜不倦追求物质的享受,根本没有概念和精力来承办自己的生死大事。

其实人生苦短,人要知道轻重缓急,要尽可能自由地安排自己,让自己走在“道”上。

安贫乐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一个人,当他远离道时,物质再丰富,也会不时体会到生命的单薄、孤独、没有安全感;而当他向道靠近时,温暖、光明、无畏、充实,坦荡荡屹立于天地之间,与古人齐肩,与贤者天涯若比邻,那才是在享受生命真正的的富足与快乐。

第六课 学会控制情绪

任何时候,斗气、赌气、意气用事,会让人失去理性,损人不利己。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王阳明对孩子说:“毋任情,毋斗气。”

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学会忍耐。“忍”字是心字上面一把刀,虽然会很难受,但是我们要学会。训练这种克服逆境的精神,来驾御自我。佛告诫我们一个人不会忍的话,这个世界是呆不下去的。如果学会忍就开始有力量了,忍是第一大力量。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9)

佛讲:“是人能忍,是乃大丈夫!”遇到逆境和不顺是很正常的,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的风景,保持内心的不动很重要,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把正面的力量提升,这就是修行。

念头不对的时候要赶快降伏它,《金刚经》里面一上来就是问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安住其心。不好的赶快把它降伏住,营造出好的要把它安住,这就是好的状态。

第七课 善恶在于心地

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在龙场被乡民攻击。但他以德报怨,依然相信善良,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他也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王阳明用的比喻非常贴切。他说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样,而人的行为就像果子一样,如果蒂不好,果子会受到影响;如果蒂坏了,果子也会尚未成熟就坠落,甚至烂掉。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10)

要想获得快乐的果,就必须选择快乐的因;要想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就要选择幸福、快乐的轨道。努力营造自己的善业,你的善业就是你的天堂。努力地戒除自己的恶业,心灵当中不好的念头让它停下来。

已生的恶令停止,未生的恶勿令生;已生的善令增长,未生的善令生起。这就是修行。

家训,是一盏千年不灭的心灯。这篇《示宪儿》三字诗,收录在《王阳明全集·赣州诗》中,全文虽然只有96字,却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为人父母者也不妨常常以此观照自己,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真正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图文 | 中国佛教报道网

王阳明家训九十六字(是孩子一生为人的基础)(11)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931Cz0HBQ0BU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92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12秒, 内存占用1.36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