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是指在大自然的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野生动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以及软体动物和昆虫类。狭义指除了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以外的上述各类动物,即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按照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程度,又可以将野生动物划分为野外环境的野生动物和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全世界的野生动物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等四种。
野生动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202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规定了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罪名。 自2023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正式施行。
野生动物
Wildlife
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经济野生动物和无害野生动物
生存于自然状态下
野外环境生长繁殖的动物
不依靠外部因素
野生动物,故名意思,为野外生长繁殖的动物,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特征:1.野外独立生存,既不依靠外部因素如人类力量存活2.具有种群及排他性。
具体来说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2]
如大熊猫、虎等;
指那些有益于农、林、牧业及卫生、保健事业的野生动物,如肉食鸟类、蛙类、益虫等;
指那些经济价值较高,可作为渔业、狩猎业的动物;
如害鼠及各种带菌动物等。
全世界有794多种野生动物由于缺少应有的环境保护而濒临灭绝,76科300余种植物濒临灭绝。以上资料只是人类有资料所知,不知道还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种正在消失。[1]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威胁,很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多国政府都有保护野生动物的专门法律。在亚洲不少国家,对于野生动物在食用和药用方面的旺盛需求也在威胁着野生动物。一些传说中的“特殊功效”被夸大,导致野生动物大量遭到猎杀。这类动物的制品有:海马、鱼翅、虎骨、燕窝、冬虫夏草等等。
渡渡鸟(印度,1781),
蓝马羚(南非,1799),
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
大海雀(大西洋,1844),
欧洲野马(欧洲,1876),
斑驴(亚洲,1883),
白臀叶猴(中国,1893),
旅鸽(北美,1914),
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
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
中国犀牛(中国,1922),
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
巴厘虎(印尼,1937),
红鸭(印度,1942),
普氏野马(中国,1947),
袋狼(澳洲,1948),
冠麻鸭(亚洲,1964),
爪哇虎(印尼,1972)
加强管理,严禁滥捕盗猎。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猎杀须严格控制。加强枪支弹药及狩猎工具的管理,严令禁止偷猎、诱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对种群数量过多或有重要用途的野生动物,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量捕猎。
营造栖息环境,解决食物短缺。在经过充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分布、活动规律、繁育、食物链等以及鸟类的迁徙规律、繁育特点、食物特性。在食物短缺的季节,对种群数量少及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提供食物。
野生动物的救护繁育。野生动物的救护实行个体的人工救护,对离群、受伤、感染疫病老弱的野生动物以迁地的方式进行人工救护、健康恢复、野生放生等措施,以维持和壮大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
加大高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力度,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促进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有效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平衡。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