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天生就对小动物充满了亲近感和喜爱感,每次看见小动物时都想要用手摸一摸或者抱一抱,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特别喜欢,尤其是见到可爱的小白兔、呆萌的小狗、小猫之类的小动物就挪不动脚了。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一看见小动物就感到害怕并产生恐惧的。假如这种恐惧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长大后会对孩子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成年以后还会依然害怕接触小动物与毛绒玩具并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下一代。那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爱上小动物,并引导孩子与小动物交朋友呢?
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爱上小动物,并引导孩子与小动物交朋友呢?
首先,父母要搞清楚孩子害怕小动物的原因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恐惧心理,无非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先前不愉快的经历在心里留下了阴影;第二种是对不了解的事物的天生恐惧;第三种是父母或其家人朋友对孩子造成的恐吓而成。
比如,孩子曾经被狗咬过或者被吓到过,所以这种被咬过的特殊恐惧心理,总是萦绕在自己潜意识脑海,挥之不去,让他形成了一种”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但也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从来没被小狗咬过或者被小猫抓过,但他怎么会害怕小动物呢?其实,阴影并非一定是身体上受过伤害,才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不愉快的阴影,比如说绘本、书籍,电视(为了突出恐怖效果,刻意地渲染)等的影响,也会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了恐惧的心理。当然也包括大人有时无意识的恐吓给孩子造成“动物很恐怖”的心理影响,比如:你再不听话,野狼就把你吃了或者你在哭野狼就把你叼走了等,致使造成孩子心理严重受挫,进而波及到其他“无辜”的小动物,形成恐惧心理和对他造成负面影响。
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爱上小动物,并引导孩子与小动物交朋友呢?
其次,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小动物,并提前告知他一些注意要素。比如对狗的认识:
1、首先要知道他是否是宠物狗,是否会咬人(告诉他如果被咬了要怎么办)。
2、在跟它玩耍之前,先跟它建立链接。
3、用适合狗的方式和规律跟他玩,了解他的禁忌。
我只是举了其中一个小动物的例子,其他小动物的注意事项也类似,父母一定要正确地提前告知孩子。
最后,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好感。搞清楚孩子害怕小动物的原因并并对症下药:
1、平时多让孩子接触一些描写狗相关的正面形象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给孩子多讲一些有关它的正面故事,让孩子明白其实狗是人类的朋友,同时告诉孩子正确与狗玩耍的方法。帮孩子克服这种心理状态,用你个人的亲身示范或者陪同他一起去触摸,帮助他逐渐淡化心理影响。
2、平时不要以各种恐吓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诸如”不听话,到时被狗咬了,我可不管,狗很凶的!”,”你再不学习,就叫狗追着你咬。”这样的话,要知道孩子心灵一旦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就很难消除了。
3、由于父母自身害怕小动物造成孩子对小动物的恐惧,父母一定要从自身根源上解决问题。先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自身行为和语言的改变来影响孩子,做到身教,从而改变孩子。
4、不强迫孩子与小动物接触,可以带孩子远远的观察,让小动物可爱的形象先走进孩子的心里并讨得孩子的欢心之后,在慢慢靠近,引导孩子摸摸小动物身上茸茸的毛,以此培养孩子与小动物之间的感情。
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爱上小动物,并引导孩子与小动物交朋友呢?
儿童心理研究发现:能和小动物建立良好关系的孩子,通常更有爱心和耐心。而与小动物接触的过程,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性格的完善都有好处。如果父母是真正的爱孩子,当孩子喜欢时,不妨当孩子喜欢的时候给孩子买一只喜欢的小动物,满足孩子对它的喜爱与了解。不要为了自己方便(养动物的脏乱)而失去给孩子培养爱心。
总之,不管是哪种恐惧,想要让孩子消除这种心里都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要做到这点,需要父母多关注和引导好孩子,帮助孩子热爱小动物,并和小动物做朋友。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知道怎么用心去教孩子的父母。让我们携手一起走在育儿育己的道路上,带领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
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爱上小动物,并引导孩子与小动物交朋友呢?
我是子曰妈妈,是一名家庭教育研究者、儿童心灵辅导师,也是6岁宝宝的妈妈,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更多育儿育己知识请关注我们。,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