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

 2025-03-12  阅读 740  评论 0

摘要:唐朝是诗的国度,扬州则是唐诗的重镇,扬州,旧称广陵、江都、芜城、吴州……等多个名称,位于今江苏省中部,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建城始算,已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初荣于西汉,南北朝遭遇兵乱而衰,至隋始修运河,于唐达到鼎盛,以历史文化名城着称。扬州,因交通便捷,加以特有的江南风光和城市风情,深深吸引生性浪漫的

唐朝是诗的国度,扬州则是唐诗的重镇,扬州,旧称广陵、江都、芜城、吴州……等多个名称,位于今江苏省中部,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建城始算,已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初荣于西汉,南北朝遭遇兵乱而衰,至隋始修运河,于唐达到鼎盛,以历史文化名城着称。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1)

扬州,因交通便捷,加以特有的江南风光和城市风情,深深吸引生性浪漫的唐人,扬州遂成为唐代诗人主要活动的城市之一,或来游历、或来寓居、或于此仕宦、或本身即是扬州人,因此有不少关于扬州的诗作传世,主题丰富且多样,有些还成为千古不朽的佳篇,进而成为扬州美丽的代名词。今天我们来通过古代文人的笔触,一窥扬州在唐代的魅力以及价值呈现。

咏史怀古

扬州历史与隋炀帝有密切关系,他醉心扬州风华,曾三次游历扬州,为了避免陸行辛苦,于是下令开凿由河南通到扬州的大运河,以方便他下江游玩,圣旨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为此耗费人力及巨资,当大运河完成时,已有二百五十多万人因此丧生。炀帝开凿运河已是民不聊生。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朝代,面对前朝的覆灭多有感怀,因此有关咏史怀古的诗作不少,多以隋炀帝为主题抒发,有“以古讽今”之效,如李商隐的《隋宫》,就直指炀帝荒废朝政又浪费铺张的行径: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若炀帝开凿运河是为了民生也就罢了,但他只是想缩短来扬州游玩的距离,因此大臣为此多有上书直谏,最终遭炀帝戮杀,此后文武官员皆不敢谏。首二句写炀帝任性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诗中“举国”用得巧妙,炀帝动员全国人力裁制华丽的宫锦做什么呢?原来是做挡住灰尘的障泥和船帆,为了一个君王的游兴竟然将人力和财力浪费在无谓的事物上。然而全诗通篇无一议论之语,没有严厉的批判,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讽刺却十分显著,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2)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这首诗用了多个典故,如“芜城”、“玉玺”、“锦帆”、“萤火”、“陈后主”、“后庭花”,皆切合炀帝的荒淫,扬州的风华竟让这个皇帝为此耗费巨资与民力,看来是真要把扬州当作京城了,可惜这皇帝已是天怒民怨,要不然他的豪华船队是不是就游遍天涯海角了呢?而昔日壮观的船队,如今只剩下腐草、垂杨、暮鸦这些萧瑟景物在凭吊过去,炀帝若与被他灭亡的陈后主地下相遇,会不会重提当年舞“后庭花”的往事?

李商隐这两首诗讽刺炀帝荒淫度日、奢侈嬉游,终导致国亡身死的下场,当时他身处晚唐,已隐约感受到唐代气数已尽,故游历扬州看到隋代遗迹时有此感慨,希冀“以繁华奢侈之事,言兴亡衰败之理,发世事无常之叹”,让统治者正视现实。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3)

隋炀帝与妃子

记游风情

扬州的富庶繁华在唐时甲冠天下,成为文人向往之地,当外地诗人游历扬州时,看到的是有别于他处的旅游风情,透过这些诗作可以一窥扬州风华,王建就写了夜晚扬州的市景:

《夜看扬州市》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这首诗从其夜景着笔,从一个重要侧面表现了扬州的繁华,连同诗人的感慨。前两句实写扬州夜景,次句则写动景,整个扬州市,酒楼多,歌妓多,乘兴吃酒玩乐的商客多;而这“三多”合为一体,就使扬州市的夜晚成为一个喧嚣的、旋转的世界。三、四句写诗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诗人不禁联想到扬州以外广大地区的萧条败落。

有本诗看出唐代就有“夜市”的出现,扬州在当时就是个不夜城,夜晚灯火通明,娱乐不息,通宵达旦的笙歌传遍全城,尤其现在并不是太平时节,扬州仍如此喧嚣热闹,这样的景象也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生命力。但是,诗人巧妙地由写扬州繁华夜景开局,最终却落在将人们视线引向对整个唐帝国命运的思考上,显示出一种讽喻的创作意向。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4)

杜牧也有扬州诗作,描述了繁华风貌: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珮杂繁缨。

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今天的扬州给人江南小镇的气息,但在唐代却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这样的大气景象,还有壮丽的楼台高耸在蓝天,美女腰系玉佩,甩着长袖跳舞,真是歌舞升平,一副太平盛世貌,杜牧认为扬州气象丝毫不会输给京都长安,炀帝豪华铺张的南游导至灭亡的下场,这是他自己罪有应得,但是看看扬州这繁盛的样子,当京城也不为过了。

杜牧离开扬州后,有一天突然想起了自己在扬州的同僚韩绰,于是写了一首诗寄给他: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杜牧在扬州生活多年,知道扬州的气候变化,因此推想现在的江南风光已是草木凋零,而我所思念的朋友你现在在干嘛呢?

诗中用距离传达思念之意,结尾却以诙谐疑问句调侃韩判官:“你今晚又流连在哪位佳人的香闺里听歌吹萧、流连忘返呢?”诗中除透露韩判官的风流外,也传达出扬州是个烟花盛地,寻芳客没有特定的佳人,有不同的选择供其逸乐。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5)

另一诗人张祜曾遍游江南、淮南,在饱览各处风光后,他认为有生之年定要来扬州游历,而死在扬州也成了愿景:

《纵游淮南》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诗题中的“纵”字,不可轻易放过,表明了诗人游览的尽兴和满足。起句平易流畅,直抒胸臆,诗人毫不掩饰对繁华的扬州城的赞叹。次句出现了三个意象:月、桥、神仙。共同营造了扬州城傍晚的秀美繁华,第三句“人生只合扬州死”,诗人笔锋一转,不写“生”而写“死”,如此美好的时光,诗人应该沉迷享乐还来不及,而诗人却想到“死”,初看似乎不近人情,细思方觉巧妙,其中寓含了诗人深深的眷念之情。这样的繁华生前享受不够,故只愿能死在扬州,连墓地都找好了,就在禅智山边吧!

此诗用夸张而又细腻的笔法,盛赞了扬州优美的风光,抒发了对扬州的喜爱之情。诗人用笔出语惊人,以死事入诗,表明喜欢之深与热爱之切。诗人想在静谧的扬州郊区安放百年身,渴望死后继续享受扬州的繁盛,这真是人生一大乐事阿!也许能葬在扬州对诗人来说就没有遗憾了,可见其对杨州的喜爱程度!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6)

仙馆见琼姝,风香戴蕊珠。

玉容偏雅淡,国色自清腴。

一白离埃,无瑕胜瑾瑜。

英灵锺此土,别郡信然无。

气韵偏高洁,气氛敢混淆。

盈盈珠蕊簇,袅袅玉枝交。

天巧无双朵,风香破九苞。

爱看归尚早,新月隐花梢。

扬州位于长江下游,气候宜人,在自然条件上,适合孕育花卉,“琼花”即是扬州花卉的代表。扬州民间曾流行一歌谣:“隋炀帝,下扬州,一心看琼花,陆地去行舟。到头来,万里江山一旦休。”

虽然这只是未经考证的传说,但显示出扬州琼花的独特,让隋炀帝一心到此游历只为赏花,甚至丢了江山也在所不惜,李邕和杜牧皆曾有咏琼花的诗。

两首诗皆歌咏出琼花的特质,它与大气的国花牡丹不同,颜色是淡雅的,气韵是高洁的,味道是清香的,李邕的尾联借琼花之无暇点出扬州之特,此与众不同的琼花只生长在扬州地方,别地是看不到的;杜牧则说琼花不轻易与其他花卉相混淆,若要看琼花要趁早,过了花期就看不到了。如今的琼花更成了扬州市花,可见琼花对扬州市民的独特魅力。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7)

个人抒怀

唐时扬州是烟花柳巷繁盛之地,歌姬舞女云集之所,凡到此地之人免不了流连花丛、听歌吹萧,不少人都由此抒怀,最有名的就是杜牧一系列的扬州诗了,先看这首《遣怀》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全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是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杜牧曾在扬州仕宦,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佳绩,倒是多年的扬州生活让他流连花丛、玩弄风月,因此回首从前,只让他在灯红酒绿中得到一个“薄幸”的名声已矣。此诗点出了扬州的纸醉金迷和杜牧的风花雪月,这首诗有深深的感怀,是其“繁华梦醒忏悔宴游的诗”。

杜牧在扬州任职时,除了公务之外,很多时候都是应酬宴游,他自己曾说:“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薄书宴游间。”诗题名“遣怀”,但真能驱遣掉在扬州的放荡时光吗?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8)

杜牧是曾跟妓女产生爱情的,《赠别二首》就赞其美丽,又抒其别情: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称赞此女身姿轻盈,如含苞待放之春花,在扬州这个车水马龙、十里长街、美女如云之地,有多少珠簾,珠簾之下又有多少美人,但都不如眼前这位佳人的美丽阿!杜牧要离开扬州时,留恋这位佳人,两人彼此有情,但用情太深的表现却是“无情”流露,这样难分难舍的情境似乎连蜡烛都能感同身受,它流出来的烛滴在诗人眼里就像是眼泪,默默替他们流泪到天明。杜牧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9)

扬州是男人的梦幻天堂,或许也成为唐代女人的梦餍之都,有位李主簿秋游广陵,迨春未返,他的姬妾遂以诗寄之:

去时盟约与心违,秋日离家春不归。应是维扬风景好,恣情欢笑到芳菲。

李主簿临行前曾和此姬定下誓言,约定某日返家,但都春天了还未见归人,此姬询问为何久久不归?想来自己心里也有了答案,李主簿逗留扬州不归的原因表面是说“扬州风景好”,其实暗指情郎难道被扬州美女迷惑了吗?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10)

离别友情

当离别之情与繁华的扬州相结合时,诗人会怎么去书写呢?且看李白这首千古名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题点出离别地点(黄鹤楼)、所送之人(孟浩然)、所往之地(广陵),诗中则说出送别时间是“三月”,但却添了“烟花”二字,乃是因为三月是扬州琼花的花季和杨柳时节,在烟花三月美景却要送别友人,离别之情又是如此不舍,以至目送对方的行舟都飘远了,惟有长江水仍像离情一样悠悠不断。李白的一句“烟花三月”引起人们对扬州的憧憬,固是春江丽景之定格,亦是扬州绮丽繁华之象征。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11)

另一位诗人杜荀鹤有位四川朋友要到扬州,其离别之情与李白的依依不舍不同:

《送蜀客游维扬》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

前已论述“扬一益二”,因此杜荀鹤跟朋友说听说扬州的风光比你们四川还好呢,在春日送你去扬州,这时的扬州不但风景好还是个不夜城,所以我就不问你何时回来了,因为“人不风流枉少年”阿!杜荀鹤用幽默的笔法冲淡离别的惆怅,亦巧妙的点出扬州纸醉金迷的特色。

行旅乡情

《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行旅、思乡是唐诗常见的主题,但若聚焦在扬州此地,是否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呢?浙江人徐凝曾游扬州,在这里看到了与家乡不同的风景,于是后来回忆扬州之美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

这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诗人极写扬州明月,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标题吻合无间,使诗歌产生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诗的首两句,极有可能是在怀念一位扬州佳人,难忘当时与她分离的情景,接着从惆怅之情转到扬州明月,古人认为天下的明月有三分,但在诗人心中扬州竟然独占了三分之二的光辉,可见扬州在诗人心里的独特,不但有思念的人儿,就连月光都显得跟他处不同。相传此诗一出,争相传颂,从此“二分明月”就成为扬州代称,扬州至今有个“徐凝门”,就是扬州人民记念徐凌而命名的,代表他们也认同扬州二分明月的地位。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12)

《宿扬州》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 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李绅是山东人,一次途经金陵到扬州住宿,他看到的扬州夜景,遂写下这首诗。傍晚的烟波笼罩在宽阔的江面,路过金陵已经是落叶纷纷的深秋时节。叫声高亢的塞北大雁飞过楚地湖泽,深深浅浅的红树中间依稀看到了扬州城。夜晚石桥上灯火阑珊好似星光闪烁的银河,城外河中游船上的桅杆就像天上星斗。今日市场朝廷风俗已不似以往繁华,已不需开口询问当年的迷楼在何处。

从诗中可知李绅住在扬州郊区,因描述的是郊外的自然风光,但透过这些景物,仍隐约看到了美丽的扬州市,灯火通明直达银河,城外河中船只上的桅杆,高高的接近天上的星斗。

另一位诗人张若虚,本身是扬州人,扬州就是他的生活中心,他那首“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通篇虽没指出所描写的地点就是扬州,但根据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滟滟随波千万里”、“江流宛转绕芳甸”、“但见长江送流水”……等句,可知此诗描写的即是长江江畔之景,全诗充满浪漫笔触,不用典、不雕琢字句,透过江流、明月、白云、青枫、白沙、林花、扁舟、高楼来寄寓游子思乡之苦,并抒发人生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能写出这样梦幻的诗篇,与他的生长环境有关,其江景的描绘,正是实景的描写,是诗人生活经验的再现。当他凭江而立,望着滚滚的长江流水与江月,诗人敏锐的触觉,自不免触及历史上在此地所发生的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对人生自有一套看法,即景起兴,发为此诗。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13)

唐代扬州诗作保留了唐世风光,读者能透过诗作感受唐代的扬州风华,这是诗人最直接的感情抒发,有异于史料的客观记载和小说之虚构,对于考察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也是重要的文献资料。

如今扬州的繁盛已随大唐帝国的消逝没落了,就连引以为傲的大运河也丧失漕运功用,但唐诗中的佳言名篇和相关故事,如“烟花三月”、“二分明月”、“歌吹扬州”、“街垂千步柳”、“春江花月夜”、“春风十里扬州路”、“十年一觉扬州梦”等诗句,都成了扬州美丽的代名词,也让扬州这座城市永垂不朽,散发出永恒的光辉。

古诗文与扬州有关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1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六朝金粉,艳说当年——“明妓”对明代中后期市井生活的影响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记梦诗词里的悲欢与愁苦

夕窗明莹不容尘,凌波仙子态娟娟——浅析古诗词中水仙花的意象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古诗词中梨花意象

谁念西风独自凉,伤心深处是痴情——纳兰性德诗词中的思念与才情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692Cz0HAg8EUFI.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15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89秒, 内存占用1.37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