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父临终前,周秉昆问了一句心里话:在我们姊妹三,你最满意谁?
周志刚说:三个孩子都是顶呱呱的。你姐姐和你哥不在家的时候,爸爸一定告诉你,秉坤,你是最好的。等你跟你姐不在家的时候,爸爸就说秉义,你是三个当中最好最好的。你们俩都不在,爸就说姐是最好的。
严厉了一辈子的父亲,临终开起了玩笑,用欢笑宽慰了三个子女,留下了父母最深切的爱。
但周秉坤,终究还是没有得到父亲的一句肯定。
那年春节拜年的心理刺痛,让周秉昆计较了这么多年。
他在车站跟父亲大吵一架,几年不跟父亲写信,赌气了好几年,一定要证明自己不差,有面子还有里子。
而我想说,周志刚,李素华能有周秉昆这样愚笨的孩子,才是他们人生最大的幸事。
周秉义,周蓉从小爱学习,成绩优秀,恢复高考后两人都考上了北京大学,周家一下出了两个高等学府的大学生,让周志刚的脸上有光,挣了脸面。
作为大三线的建筑工人,技术过硬的周志刚任劳任怨,也得到了工友们的尊重,组织上的信赖,他一心响应国家号召,要做一个好公民。
周秉义,周蓉得益于父亲建筑工人的身份,也得到了一些照顾,如今一举考上北大,更是人生更上一层楼。
周志刚的得意写在脸上,一家人难得团聚,他迫不及待带着全家去拜年,享受着邻居们的道贺和羡慕。
他以为,两个孩子都有出息了,在他们的带领下,周家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而他的小儿子周秉昆,从小愚笨,算术时常搞不清,也不爱看书,平凡普通,没有考上大学,还娶了一个寡妇,只有一份酱油厂的工作,在有着巨大光环的哥哥姐姐面前,实在是太平凡了。
周志刚对周秉义,周蓉投去的是期望,关注的目光,到后面甚至会有些怕他们。从子女怕他,到他怕孩子们,这两者之间的地位早已发生改变。
周秉义成为副市长,成为省长女婿,亲家二十年没有来往,他抱怨“我们高攀不起”就被儿子甩了脸色。 从此以后就不再说起亲家见面的事。
临终前,周志刚说不怪亲家,夸他们有远见,也许是看开了,但也有迫不得已,无力的成分。不放下又能怎样呢?周秉义无力解决,也不想解决。
周志刚除了接受,还能怎么样。
周蓉呢,一个人跑到贵州山里追寻真爱,放言为了不牵连家人,不惜跟家里断绝家庭关系。如何狠绝。
还是周志刚心疼女儿,还想要这个女儿,只能选择原谅女儿,接受女婿,留下来陪他们过年。
周蓉离家出走是先斩后奏,冯化成出事冯月被丢在周家,周蓉所考虑的,从来只是自己,周家永远只是为她付出,为她兜底的存在。
周志刚气了几年,李素华哭瞎眼,又被吓得中风,他们都没有怪过周蓉,还是继续爱她,关心她。
周秉义,周蓉两个孩子,表面看是周家的荣光,却一直让周志刚操心不已,也从来没有享受过他们带来的福,当了一辈子工人,最后死在破旧的老房子里。有出息的两个孩子,没有为家里出过一份力一份钱,也没能改善家里的条件。
还是周母李素华看得通透,从1969年后,秉义,周蓉就永远离开了,再回来就是暂住,只是回来看看,只有周秉昆一直在。
周志刚对周秉昆是恨铁不成钢,从小到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唯一还能像爸爸骂孩子那样对待。
周秉昆想娶郑娟,没有得到父亲的同意,就一直拖着,他如此在意父母的意见。
但正是这个他最看不起的小儿子,给了他幸福的晚年,照顾周母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在外面做事,临终前邻居们一路送到医院的,也都是秉昆的兄弟们。
周秉义,周蓉都住在外面,偶尔回来看望父母。而周秉昆是和周父,周母生活在一起的。
周家没有周秉义,周蓉还可以正常运转,没有周秉昆却不行。
周秉昆一家,一直是周家的大后方。
妻子郑娟任劳任怨照顾李素华两年多,每天按摩按到手指变形,中风的老人都能苏醒。
如果没有周秉昆的慧眼识人,坚持娶了贫穷又没地位还带个孩子的郑娟,周志刚回来就见不到老伴了,周秉义,周蓉回来也见不到妈。
周蓉酿成的大错,将会成为她一生的枷锁,也会让其他人悔恨,遗憾一生。
还有周蓉丢在娘家的冯月,李素华中风,周秉昆被牵连入狱,如果没有郑娟,谁来照顾冯月?如果没有周秉昆对郑娟的恩情,也就没有后来的一切。
不管是对周母,还是女儿,周蓉都应该感激弟弟周秉坤,弟妹郑娟的付出,没有他们的负重前行,哪来她的快意人生,追求自我?
郑娟又要照顾中风的老太太,还要照顾两个小孩,勤劳善良的她,顶住了周家的大后方。
而周秉昆靠着自己的能力,把饭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家里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富裕,他带着父母搬进了大房子,有单独的房间,有洗手间,有暖气,让周父,周母过了几年好日子。
如果不是出现意外,房子最后被原来的房主收回去,周秉昆早已实现了他的目标,面子,里子都有了。
周秉义没有孩子,周秉昆还想着要把自己的亲儿子聪聪过继过去。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