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独白专栏
江苏盐城:挖藕人把冰面当桌子,在冰河上吃饭,工作人员不以为然。
今天突然看到一个视频,几位挖藕人在冰面上吃饭,有说有笑的,网友纷纷表示就现在这个温度下河多难受,可是冬天的藕就是比夏季好吃。
我们常说吃藕不忘挖藕人,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便有挖藕人在冬季工作的场景,他们辛苦一天也是为了能够多赚钱好好过冬天。
1月1日,在江苏盐城就拍下了挖藕人的一幕,他们在冰河之中探索淤泥之下的莲藕,半个身子已经浸在了荷塘之中,为了能够节约点时间,他们直接在冰面上进食了。
结冰的河面被当成了“饭桌”视频中女子吆喝着几名男子前来吃午饭,说是午饭其实也是一些垫肚子的小红薯,这个画面与冰河的河面成了极大的反差。
网友看到这一幕纷纷感觉生活不易,从熟练的动作上看来,他们以往都是如此工作,身为普通的南方人来说,此情此景也是很少见的。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刚好在挖藕,田里面也都是冰,就坐在冰上吃了。
我想这就是身为农民的常态,有一句话叫作靠天吃饭,莲藕作为时节性食材,冬季正是很多人桌上的美食,这些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吃饭的画面很感人著名作者张文峰在文字中形象地将这群劳作的人称作“不畏寒的反季候鸟”,很多话语都很难用文字表达,有专业的挖藕师傅表示:“藕只要两个月就长大了,长够分量就不会继续生长,一点都不长多,一点都不贪心,人就应该这样。”
可以看到现场工作的几个都是大老爷们,他们能够靠着厚实的工作服在冰冷的河面上工作,藕与很多植物不同,它不娇气也不挑地方,等待两个月就能收成了,成了挖藕人必须经历的事情。
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上岸的路途太远了,他们也没有吃饭,就临时决定在冰面上解决了。
看着红衣女子满足的笑容,几位挖藕人的战绩应该不错。
挖藕人的经历像极了很多为生活努力的人一句新年好已经告诉我们正式进入2022年了,新的一年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对于工作努力的人也应当值得一句辛苦了。
挖藕人用冰当桌子在水里吃饭,这个画面感染了很多人的回忆,让人不禁想起那段奋斗的日子,所谓忆苦思甜正是如此。
当我们在餐桌享受来自挖藕人辛勤付出的藕时,会不会想到他们在冰面上满怀希望的工作,冒着寒冬从冰冷刺骨的藕塘中用手挖出来的?
那厚实的工作服装挡住了池塘之中的淤泥,挡不住冬季的寒冷,用行动告诉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努力地坚持下去。
莲藕不贵但是美味现在冬季来了,一道道关于莲藕的汤成了普通人桌上的美食,莲藕对比于其他的食材,它并不是很贵,网络话题中对于南北差异中的“豆花咸甜之争”中,藕界也有不同口感的“脆”·“糯”之争。
莲藕的功用也是很多,记得老辈人挺喜欢将莲藕做成藕粉,虽然黏黏的质地吃下去却能够消食,而且好吃得很。
在百科上更是有专门对于它的功用进行解释:
有人好奇挖藕人一天到底能够挖多少斤,据安徽网报道,一名有20多年挖藕经验的村民一天能挖1000多斤,这些仅仅只有400多块的收益。
一天400块对于某些人来说或许很多,但是对于一个以此为生的农户来说,这个收益显得很少了。
最后的独白挖藕人的工作日常就是穿着防水皮裤,双手扒开密密匝匝的莲叶,猫着腰仔细寻找莲藕位置,因为身陷淤泥,行动非常迟缓,这样工作很快上半身就会湿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泥水。
对于挖藕人来说,一年四季都有莲藕,全国各地也能挖藕,可是唯独是夏天和冬天是特别让人不舒服的。
夏天太热后防水的皮裤江苏穿不了,冬天太冷穿上防水皮裤还有垫衣物忙碌起来更是要凿开冰面工作,到了下午采藕完还要称重和装车,这样才算是完成一天的工作。
介绍了挖藕人的日常,我才知道每一个农户的日常工作都是比较劳累的,作为家庭的主要经历来源,他们甚至于会节省时间尽快收成,这就是极具中国家庭味道的做法,一切都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
为什么要说出那句吃藕不忘挖藕人?我想真的需要亲眼看一次他们的日常工作才能明白,珍惜粮食来之不易是从小的教育品质,不仅仅要读到他们,更要明白和尊重他们。
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幕,在冰面上进食的挖藕人。
作者:江湖独白专栏
配图:新闻报道&网络照片
原创不易,杜绝抄袭,点击关注即可阅读更多美文!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