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司马昭野心非常明显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024-05-16  阅读 272  评论 0

摘要:三国时魏国皇帝共有五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其中握有皇权的只有曹丕、曹睿,余下三位都是傀儡皇帝,朝政大权旁落在司马懿及其子孙三代人之手,直到司马炎逼曹奂禅让建立晋朝 239年1月曹睿去世,八岁的曹芳即位,朝权分别掌握在辅佐大臣曹爽和司马懿之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形容司马昭野心非常明显的

三国时魏国皇帝共有五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其中握有皇权的只有曹丕、曹睿,余下三位都是傀儡皇帝,朝政大权旁落在司马懿及其子孙三代人之手,直到司马炎逼曹奂禅让建立晋朝 239年1月曹睿去世,八岁的曹芳即位,朝权分别掌握在辅佐大臣曹爽和司马懿之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形容司马昭野心非常明显的成语?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形容司马昭野心非常明显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形容司马昭野心非常明显的成语

三国时魏国皇帝共有五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其中握有皇权的只有曹丕、曹睿,余下三位都是傀儡皇帝,朝政大权旁落在司马懿及其子孙三代人之手,直到司马炎逼曹奂禅让建立晋朝。 239年1月曹睿去世,八岁的曹芳即位,朝权分别掌握在辅佐大臣曹爽和司马懿之手。

曹爽代表曹氏宗室,司马懿代表士族。

曹操时期,曹氏宗室把持各个关键岗位,曹操还重用寒门杰出人才,打压士族,司马懿都是曹操叫人拿枪逼着来上班的,叫你一次不来,再叫你一次不来的话,就灭了你。害怕的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当了一个小参谋,还被曹操让各后代记下来:司马懿绝不可重用,如果重用了他,他可能有不臣之心。

曹丕继承了曹操的权力和地盘,按捺不住想当皇帝的野心,但手下忠于汉室的人也不少,比如那些士族等人,其中的代表是荀彧,在曹操在世时就去世了。

为了统一思想,曹丕采纳了陈群建议九品中正制,让各位高官推荐仁人和能人出来作官,这显然有利于士族,因为所谓的仁人和能人基本都被士族掌握了,曹丕此举得了士族的拥护,基本上消除了取代汉献帝的阻力,建立了魏国。

新成立的魏国实权仍是掌握在曹氏宗室文武手中,为了皇权延续着想,曹丕就打压这些宗室成员,把那些封王的曹操后代们都圈了他们的封地上去,只保留一百多老兵的看门力量,还经常轮换他们的封地,实际上剥夺了这些人的权力和兵权,再也不能威胁皇权。

对宗室大将也进行打压,比如以曹洪的门人犯罪为由,把曹洪下狱要问成死罪。经过多方营救,曹丕才免了他一死,把他贬为庶人。

这样一来,曹氏宗室与士族的地位和力量此消彼长,士族在魏国又高大了起来。

经过曹丕和曹睿两朝,曹操的诫言也被遗忘,或者无人可用,司马懿就从参谋成长为辅政大臣,手握兵权,位极人臣,但在朝中还不能完全说了算。因为忠于曹氏的力量还很强大。

曹睿死时,把曹爽和司马懿同时列为辅政大臣,曹爽的地位在司马懿之上,曹爽还通过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他的兵权。

曹芳在位已经十年了,司马懿也被曹爽压制了十年,最后还要装成临死之人来麻痹曹爽,放他放松对自己的防备,终于在高平陵事件中翻盘,诛杀了曹爽和忠于曹室的大部份力量,掌握了朝政。

已经长大的曹芳看到权臣曹爽被杀,以为可以亲政了,却不知另一更可怕的权臣司马懿站了起来。

心不甘的曹芳想通过李丰发动政变夺回权力,但李丰行事不密,被司马懿挫败,司马懿也以此为由废曹芳为齐王,被幽禁在金镛城二十年,四十三岁去世。

司马懿立十四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曹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司马师也想知道,了解情况的钟会告诉他说才思敏捷象曹植,有一些武略象曹操,总之是有一定头脑的人。

曹髦当了皇帝,大权在司马师手中,他就与司马望、裴秀、王沈和钟会一帮子人谈天论地,特别推崇夏朝的少康,少康是什么人呢,少康的父亲为夏朝君主姒相,被权臣寒浞所杀。少康长大后在其他部落的帮助下,凌迟寒浞,恢复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你这个十四岁的小孩,谈谈文学也就罢了,还谈什么少康,还不知道钟会就是司马师的人么,朝中什么地方没有他安插的耳目呢。

小皇帝的一言一行早有人报告给司马师。

一个小孩怎么能跟老谋深算的司马师相较量呢,只要你不危及到司马氏的利益,暂时你想作什么就作什么吧。

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孩,心里只要有所想,就会迫不及待地在口里表达出来,这是正常的表现,又怎么会想得到韬光养晦呢,除非身边有一个死忠于他,又有很高智谋的人才会提醒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是司马氏怎么会让有这样的人在他身边存在呢。

曹髦在位近六年时间,一点机会都没有吗?

有的。

255年,身有严重眼疾司马师在部下的劝说下亲自带兵平定淮南毌丘俭、文钦之乱,让弟弟司马昭留镇许昌,以保证前方和后方的权力不会出现问题。

司马师平定了叛乱后,就因病去世了。

司马师去世后,曹髦立即下诏,以东南刚平定,担心有乱,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为内外之援,由尚书仆射傅嘏率领南征军队回京师。 如果司马昭依命而行留守许昌,大军主力回到洛阳,司马昭的兵权就有可能被朝中收回。

兵权是司马氏最大的依仗。一定不能失去。

这时候谋臣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傅嘏和钟会站在司马昭这一边,觉察到了其中的问题,建议司马昭和傅嘏一起带兵回去。

曹髦毕竟只是傀儡皇帝,手中没有实力,把违背了诏令的司马昭也没办法,只要封他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没能把兵权收回来。

诸葛恪与司马昭相比,民心方面早已通过自己军事失败加残酷暴行完全丢失,也没有人支持他继续掌权,朝中又有孙峻这样的对手要设计杀了他。

如果司马昭在朝中也有这样有实力的对手,比如诸葛诞等人,那命运与诸葛恪会不会是一样的呢,很难说。

后面又经历了诸葛诞的叛乱,这次没有司马师可以带兵了,又要保证自己出征后,后方没有问题发生,就把曹髦带在身边了一起出征。

平定了诸葛诞,时间就来到了258年到259年。

已经十八九岁的皇帝算是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能力的皇帝感到自己什么权力都没有,实在难以忍受。

司马昭平定了叛乱,按常规应升他的官,但曹髦两次封司马昭为晋公,封地共八郡,方圆七百里,加九锡,晋位相国,他都没有接受。

主要的原因是司马昭看不上这样的封赏,封王呢又没有先例。

曹髦心里有压力了,加上前一阵子司马昭还杀了一个他提拔的五更郑小同,心里就更害怕,别是司马昭要废了自己吧。

年轻人容易沉不住气,有了问题心里就会长草。

心里长草了就更藏不住话,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这种情况下说出来的。

他在这个时候要是有司马懿这样的人在身边指点一下,可能也会装疯发病的,认识自己和认识敌人一样重要,保存自己等待机会更重要,

可是年轻的曹髦再也等不下去了,即使站在他这边的王经也分析此时的情况是有利于司马昭,我们这样做无异于自杀。

他在宫里组织了几百个的侍从人员,随便拿了几把武器就冲向司马昭的住处去死拼,早有人把情况报告给了司马昭,司马昭估计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正在思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小皇帝对自己形不成什么威胁。

一路上遇到了几支人马来阻挡,但曹髦是皇帝啊,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眼里,只有皇帝杀你,没有你杀皇帝的情况,所以这些人都不敢抵挡,就在此时司马昭的死党贾充带了一帮子人过来,在皇帝面前同样没有人向前站,因为往前站就是谋反,要全家全族人掉脑袋的。

所谓: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小皇帝都不要命了,阻拦的军队也没办法。

因为大家都怕担上一个弑君的罪名,就连此时的司马昭也怕的,这个影响太大了。

就在大家没有办法的时候,一个楞的二佰伍成济出来了,认为这是一个立大功的好机会,他问贾充,怎么办,贾充一看,让这个人来作送死棋子吧,马上怂恿他:这是你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

二佰伍成济只会想到大功就在眼前,哪想到其中的厉害,马上上前刺杀了曹髦。

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这样被一个小人物解决了。

可怜的曹髦、年轻有思想的皇帝就死在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手里,非常冤枉。

正在发愁的司马昭一看难题这么简单就得到了解决,心中大喜,马上出来装忠臣,痛哭曹髦遇害,一边哭一边想怎样才能向天下人交待。

他问陈泰,陈泰说只有把贾充腰斩才能说得过去。

司马昭那舍得杀了功臣贾充,要是杀了,以后还会有什么人为他卖命。考虑来考虑去,最后把直接凶手成济推出来杀了抵罪。

于是还在作着立了大功等着封赏美梦的成济被推出斩首,灭三族。

非常不服也想不通问题的成济大声喊冤,说是贾充指使的,又拿不证据,于是就被先割了舌头再行处死。

当想不通问题,看不清形势时,宁愿慢一点,也不要当枪被别人使了,不然后果是承担不起的。

那个临阵脱逃的王经最终没有跑得了,也被司马昭灭了族,还不如当时调兵跟着皇帝冲上前去,也许后果就不一样了。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5adCz0MAAECU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28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71秒, 内存占用1.3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