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的为人处世之道(礼记密码礼理)

 2025-03-19  阅读 588  评论 0

摘要:《礼记》成书于汉,唐尊为“经”,宋后位居“三礼”之冠,是国学经典“四书”“五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学礼,无以立”——学习《礼记》掌握四个关键字:礼,理,利,立,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必将受益无穷。以“礼”化人古言道:“夫礼,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泱泱华夏,礼制为始。礼制,是秩序之彰,和谐之因。

《礼记》成书于汉,唐尊为“经”,宋后位居“三礼”之冠,是国学经典“四书”“五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学礼,无以立”——学习《礼记》掌握四个关键字:礼,理,利,立,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必将受益无穷。

礼记的为人处世之道(礼记密码礼理)(1)

以“礼”化人

古言道:“夫礼,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泱泱华夏,礼制为始。礼制,是秩序之彰,和谐之因。

《礼记·乐记》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中国古代社会早期并非是“人治”或者“法治”,而是以“礼制”为政治治理思想,通过“礼术”对大众进行一定约束,维护社会的和谐。

因此,掌握了“礼”,也就通晓了早期社会的运行法则,即以“礼”化人。

礼记的为人处世之道(礼记密码礼理)(2)

以“理”服人

人们必须遵从和践行“礼”的依据何在?

答曰:一,礼本乎天理;二,礼法乎天地;三,礼顺乎人情。一言以蔽之则曰“礼者理也”。

《仲尼燕居》篇说:“礼也者,理也。”

理,道理。也有条理或分理的意思,是对混乱无序的东西加以分理使之条理有序。

《礼记》云:“天地未分之前 , 已有礼也。 礼者 , 理也 , 其用以治, 则与天地倶兴。 ”

又云:“礼理既与大一齐,故而制礼者用至善之大理以为教本,是本于大一也。 ”

即“礼理”是“本于大一”的“至善之大理”。

“礼”发乎天地,又“通情达理”,肯定人情事理,同时,又主张把人情人欲置于“礼”的框架内予以约束和

规范,以免人情人欲变得毫无节制,从而使人重回野蛮或蒙昧的原始状态。

礼记的为人处世之道(礼记密码礼理)(3)

善“利”万物

老子《道德经》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一种上善。

“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

意思是,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礼记·表记》中的这句话,又告诉我们,互利的重要性。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即仁者安心于仁道,智者利用仁道。

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利他是一种美德,互利才能走得更远。

礼记的为人处世之道(礼记密码礼理)(4)

“立”己达人

《礼记》确立了“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的人学原则,并以“礼”作为人修身立命的行为准则

和治理国家的政治原则。

“不学礼,无以立”,而学《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立”,即立身、立行、立德、立言。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社会中的每个公民的道德水准。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大环境中,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行正为端的人,一个立己达人、奉献社会的人,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全新课题。

担大义,行大道,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或许已经告诉我们立己达人、礼仪天下的核心要义。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58eCz0HAgAAXlI.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02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14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