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zomba盗墓笔记 #210108
最近我开始在把Kizomba的基本功系统性地学一遍,那么就需要把会跳的那些动作在各种音乐中都大致能用起来。
如果说,Salsa音乐是高调的狂欢,Bachata音乐是高调的浪漫,那么Kizomba音乐就是低调的浪漫。kizomba音乐不光适合跳舞,还适合当背景音乐,缠绵的kizomba音乐,舞池里的高手们在释放大招前可以享受,吧台旁的小白们在端着酒杯时也可以享受,在旅途中可以享受,在厨房里也可以享受,在睡觉时同样可以享受。
那么kizomba音乐是如何引导听者情绪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kizomba音乐的结构入手。让我们来看看德克萨斯州的舞蹈老师Charles Ogarocious是怎么解释的。
按照Ogarocious讲解的,kizomba音乐按顺序大致如下几个部分:,
1. 序曲:
通过纯乐器伴奏,或者是轻声的说唱,来创造一种带入感,帮听众酝酿感觉,同时帮听众找到节奏的快慢。这个部分里,舞者一般是以原地律动或原地重心转移的动作为主。
2. 主歌(第一次):
也称"主唱",主唱歌手开始演唱,歌手的声调以轻缓、叙事的情绪为主,这时舞者应该开始迈出步伐了,比如基本步三、Saida等。
3. 副歌(第一次):
也称"高潮"或"合唱",歌手的声调变得激昂和高亢,伴奏重音加强,背景出现合唱声音,以渲染出强烈的情绪。
4. 过渡:
节奏再次变得轻缓,让听众的情绪暂时平静一下,犹如过山车在水平轨道缓慢前进,这时舞者再次回到原地律动的动作。如果要有意和序曲的情绪有所不同,也可以慢慢地做一些简单的造型。
5. 主歌(第二次):
在经过了平缓的过渡段落后,情绪开始向上提升,犹如过山车开始逐步爬升。
6. 副歌(第二次):
进入整曲情绪最激烈部分,情绪的过山车开始跌宕起伏,内心的涟漪化作狂澜。
8. 尾声:
节奏再次变平缓,最后以淡出或戛然而止作为结束。听者闭上眼睛,眼里似乎还留有刚才坐音乐过山车时的影像。
我在给"实战篇"的那些练习曲目划分段落结构时,发现kizomba音乐大多就是以这个顺序为基础来编排的。
这些乐理知识将帮助我把我会跳的那些动作更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音乐段落中。正所谓,我手上只有这几张牌的情况下,按什么顺序出牌,才能尽量贴合音乐,才能尽量带给舞伴更多的形式上变化和情绪上的起伏,这就有讲究了。
当然,上面归纳出来的结构是基本规律。比如以下这首音乐就稍微难以划分段落了。
具有挑战性的kizomba音乐
刚才这段音乐的序曲不是以纯乐器伴奏,而是用人声的吟唱来帮你酝酿感觉的,主歌和副歌之间的情绪好像没有太大差别,难以划分出明显的界限。爱学习的你可以尝试划分以下段落并分享给我们。
正在学习《莲花宝典》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在课程网站里找到这个曲目,我有意只给此曲标注了"序曲",其余的段落留给你自己用"收藏该时间点"功能来练习标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