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简称“梅”,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中下游,总面积1466平方千米,下辖11个镇和5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闽清县常住人口为256181人。
闽清
Minqing
梅城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北部
闽清县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东邻闽侯县,西毗尤溪县,南接永泰县,北与古田县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5°55′-26°33′,东经118°30′-119°01′。总面积1468.8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30.15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闽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置县至今,涌现出宋代八闽第一位状元许将,并称“梅溪二陈先生”的理学家陈祥道、音乐家陈旸两兄弟,集诗人、书画家、道教南宗五祖于一身的白玉蟾,近代爱国侨领黄乃裳,当代著名肝胆专家、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孟超等名人志士。
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拆侯官县西乡十里设梅溪场,旋升为县,后改名梅清县。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以梅溪与闽江汇合,江水浊溪水清,改名闽清县。历属福州、长乐府、东都、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闽海道。须弥山海拔1369米,为全县最高峰。梅城聂兆谈为该县首富,和另一巨富梅溪黄超为闽清仅有的两名亿万富翁。
1949年8月15日解放。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南平专区,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83年划归福州市。
宋时分为奉政、寿宁2乡。元明仍沿其旧。清顺治十七年(1661年)分为升平、和丰2坊和旌良、旌善、绥来、淳化、怀德5乡。
民国25年(1936年)划为3个区,民国31年并为梅南区,民国35年划为梅城、玉文2镇和白台、半岭、金沙、龙峰、合龙、清溪、双芝、杉村、埘坪9乡。
1949年仍沿其旧。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划为16个人民公社,1983年划为17个人民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4个乡,后增设云龙乡,并陆续将7个乡改镇。
2009年,撤销省璜乡,设立省璜镇。2000年辖梅城、东桥、雄江、梅溪、金沙、白樟、白中、坂东、池园、塔庄、省潢11个镇,下祝、桔林、云龙、三溪、后佳、佳头、上莲、7个乡,设17个居委会、271个村委会。面积1466平方千米,人口30.41万人。
2003年辖11个镇、7个乡:梅城镇、坂东镇、池园镇、梅溪镇、白樟镇、白中镇、塔庄镇、东桥镇、雄江镇、金沙镇、省璜镇、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下祝乡、桔林乡、后佳乡、佳头乡。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4]243号)批复同意撤销闽清县后佳乡、佳头乡并入上莲乡。合并后的上莲乡辖上莲、溪坪、新村、莲埔、上寨、田溪、石漏、下丰、上丰、佳头、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顶洋、樟里18个村委会。上莲乡政府驻上莲村。
2004年调整后闽清县辖11个镇、5个乡:梅城镇、坂东镇、池园镇、梅溪镇、白樟镇、白中镇、塔庄镇、东桥镇、雄江镇、金沙镇、省璜镇、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下祝乡、桔林乡。
闽清山青水秀,物产丰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3%,木材蓄积量340万立方米,笋竹10万亩,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和南方杂果基地,盛产橄榄、李果、柑桔、蜜柚和无核柿“五大名果”。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口水电站,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库区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有全国单幢面积最大的古民居“宏琳厝”、“世界稀有、中华之最”的黄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八闽岳祖”白岩山及黄楮林、大明谷温泉等人文、自然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碧水·温泉·古民居”黄金旅游线路。
闽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高岭土1600多万吨、叶腊石500多万吨、紫砂土6000多万吨,为陶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目前,陶瓷业已成为全县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产业,拥有建筑陶瓷、电瓷、日用瓷、功能瓷、艺术瓷五大类产品,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建陶业和电瓷业,年产值30多亿元,成为全国釉面砖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和全省最大的电瓷出口基地。同时,工艺品、制药、造纸、炼钢、生化、箱包、食品加工等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闽清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以陶瓷、电力、工艺品、食品加工为骨干的工业体系不断壮大;以农、林、牧、淡水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以交通运输、建筑、休闲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凭借丰富的瓷土资源发展起来的陶瓷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闽清最具特色的产业,2006年产值达30多亿元人民币,闽清是全国釉面砖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和全省最大的电瓷出口基地,2004年被授予“中国陶瓷生产基地县”,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豪业陶瓷公司获得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资格,一批陶瓷企业产品获得省名牌、省著名和市知名商标。近年来,闽清经济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国百个农村电气化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县和全省首批“建筑之乡”等荣誉称号。当前闽清县正加快实施大工业、大城关、大交通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商旅一体化、经济市场化进程,努力建成为海峡西岸繁荣和谐的省会卫星县。
闽清县是全省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县。近年来积极调整传统农业结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得到稳步发展,茶果、畜牧、林竹、水产、食用菌、蔬菜六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培植起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农业生产基地。
闽清是著名的陶瓷之乡。陶瓷业是闽清的传统和优势产业,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建材瓷一技独秀,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的升温和住房改革的到位,建材瓷市场巨大。电瓷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大规模电网改造使高低压电瓷呈现供不应求之势。工艺美术瓷也向来为欧美市场青睐。闽清还是著名"建筑之乡"。建筑业是全县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颇具声誉。新兴的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逐渐加快产业化步伐。以"八闽岳祖"白岩山和全国最大古民居---宏琳厝为龙头的"名山碧水古民居游"为国内外游客所心怡神往。
闽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底蕴深厚,旅游环境良好。以“八闽岳祖”白岩山、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水口水电站、中国温泉第一溪之称的黄楮林温泉及大明谷温泉、全国单幢面积最大的古民居宏琳厝为代表的景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名山·碧水·温泉·古民居”黄金旅游线路。2006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3445多万元,是闽清经济新的增长点。
闽清旅游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起步。历经十几年的宣传、挖掘、创意包装,整合资源,开拓发展创立了闽清目前初具规模的旅游景区及旅游行业。加强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业六大要素,开展以“名山、碧水、温泉、古民居游”等为主题的自然生态、休闲观光旅游。近几年又推出具有闽清特色的“登名山、逛民居、游库区、泡温泉、尝河鲜”为内容的“闽清一日游”、“闽清二日游”精品线路。积极打造品牌,推出以坂东镇全国单体最大的古民居宏琳厝为主的古民居群落民居民俗风情游;以华东最大的水口水电站为主的库区风光游;以素称“八闽岳祖”白岩山、“八闽第一丛林”白云山、“世界稀有、中华之最”的黄楮林及“中国温泉第一溪”为主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游。闽清旖旎的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慕名前来的游客流连忘返。旅游业的兴起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闽清县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