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曲梁村位于新密市曲梁镇东北2公里处,辖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汉、回两族,其中汉族 2600口人,回族人口数500人,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2200亩。
村名由来
曲梁村在春秋战国时是郐国都城(在北城门上就有“古郐曲梁”的横楹)。
郐国故城遗址
北魏孝昌始设曲梁县(名曲梁城,亦名曲阳城),旧时亦为曲梁镇,它和全国大多数地名一样是根据山川河流等地形及地理环境命名的,即以曲梁河命名的(曲梁河亦名溱河),又因村(城)被曲梁河及其支流所环抱故名。因村(城)南边位于溱河的北岸,故又名“曲阳城”。(注:“曲”河曲,河的弯曲处,“梁”小河,即溪之大者,与相似字“渠”相比,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梁则是自然形成的小河)。历史脉络周朝,曲梁村(街)是郐国国都(现在考古学家认为是在曲梁镇东南大樊庄村古城寨)。
郐国位置图
北魏孝昌中(525年),置曲梁县,县城即此村(后与武陵县合并为密县,县城迁移到大隗镇,后又迁移到现在的老县城“法桥保”)。
唐宋时期,曲梁商铺林立,商贾如云,是密县东部最大的集市,又是县东通往县城、郑州、禹州及开封等周边地区的要道。
明代,村中建有1座清真寺。
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曲梁公社书记李长福的带领下,设计并建造了原曲梁水库溢洪道桥,从此曲梁人出行更加方便。因此在本村居住的村民就有刘、王、赵、马、牛、李、张、陈、兰、许、萧、朱、白、卢、郑、孙、乔、周、邱等几十个姓氏。 2013年3月,曲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庄档案
曲梁村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保留明清古建筑有清真寺1座,是本村及周围回民礼拜的场所,也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民宅数处,有西街的赵家大院、马家大院,北街的牛家大院、刘家大院等。
曲梁故城原有四门四街,成矩形,东城墙长850米,西城墙(村寨墙)长810米,南城墙长900米,北城墙940米,总面积约0.73平方公里。在城的东北约1公里处有千年古刹“铁佛寺”遗址。寺庙原有山门及其左右钟鼓二楼,还有前大殿、后大殿及东西厢房,殿墙壁上都有精致的佛教绘画。
郐国古城标志牌
在山门前有3棵柏树,每棵树从其根部又分出两个主干,看起来就像是6棵柏树,故有3步6柏的传说(即3棵柏树两个空,每个空间1.5步即2.5米)。又有一里三道河、一里三道沟的传语(就是从西边的溱河到寺庙两边的小河,因寺庙是建在两条小溪的交界处的)。 (郭增磊 整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