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易象探微。拳艺部001。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盈利,违者必究。
允升园手机随拍
大有,见信如晤:
人生从善如登,学拳难如登山。
你问我为何把太极拳的功夫境界分为五层,缘由很简单。数字五,是易数中非常奥妙的一个数字。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为生数之最大者,万物赖土而生且皆回归于土,故土为万物之中极。为此,我把太极拳的功夫境界分为五层,简称“太极拳五层拳艺论”。
赵堡太极拳宗师杜元化依据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提出太极拳七层功夫论。杜师所说的七层,实际上也是五层。原因有三:
其一。
杜师省去“以无极为体、以太极为用”的一层;之于此层功夫,观五百年拳史难遇一人,其实不说也罢,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此层功夫更多是源自机缘和慧根,而绝非苦练所能悟得,对此杜师焉能不知?我想他不说的原因,只是不愿意浪费笔墨纸张而已。
其二。
杜师把八卦分成四层,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八个卦象所代表的是八种不同的原始法则,每种法则都是独立存在且相互作用的,很难以高低的标准加以区分。
譬如。乾卦代表的是天、是能量、是时间,所以内家拳讲究“吞天之气”。怎么吞?以后信谈。
能量有了,自然需要积聚,发散状态对人的作用自然减弱,于是,坤卦所代表的空间就出现了。怎么积蓄?就是“接地之力”。
怎么接?如果接到地面上那就完了,须入地三尺。因此,太极拳的松空,绝对不是脚与地面软绵绵地接触,如此,劲气只能达到人体之中节,轻则劲路会出现断气、断劲之弊端,重则长期练习会出偏,其典型特征便是腰腹越来越大,呈现出“太极肚”。
其三。
杜师省去“以八卦为为体、以类象为用”的一层。此层功夫,与我的太极拳五层拳艺论的第一层是相对应的,即以腰胯为体,腿脚、臂手为用。
练习此层功夫的拳者,几乎都是初学者。此时对他们谈卦象与拳架,实在为时尚早。看杜师所著的《太极拳正宗》一书,其中的易理和拳理皆有深度,相信在那个时代,此书绝不是写给初学者看的,也绝不是初学者能够看懂的。
我的太极拳五层拳艺论和杜元化宗师的太极拳七层功夫论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秉乘的太极思维不同。
我的观点,无极生太极是太极拳的最高功夫境界,通向此层功夫的路径是“类象—八卦—四象—阴阳—太极—无极”的逆向递进过程。而杜师的观点则与我正好相反,他把“迎抵推艮兑”作为最高功夫境界,而把“一圆即太极”作为初层功夫。
我的思悟,依据“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太极思维,太极拳采取自下而上的逆向递进练法,符合大道至简的法则,也符合《易经》简易—变易—不易的演进法则。不易即是道,即是无极,即是太极的体。
之于太极拳五层拳艺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此信简单一叙,以后找时间我们再细聊。
第一层:以腰胯为体,腿脚、臂手为用,即所谓的手脚不自动。这是初级的太极拳功夫。目前,绝大多数太极拳者都是如此,甚至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第二层:以劲道为体,以拳架和着法为用。之于此层太极拳者,他们的太极功夫已经小有所成,在国内的太极拳推手比赛中常见。
第三层:以阴阳为体,以劲道为用。当今,能达到此层功夫境界的太极拳者,已是为数不多的名家。
第四层:以太极为体,以阴阳为用。具备此水准的太极拳者,可称之为太极大家,但凤毛麟角。
第五层:以无极为体,以太极为用。这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唐朝李道子的《太极拳授密歌》,说得就是这层境界。谁具备这种功夫呢?“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许,未来的允升园里,会出现一两位。
之于太极拳五层拳艺的易象探微,我这里仅以第一层为例阐释一下,其他的你可以思考。
我的思悟,第一层拳艺的易象探微,即以八卦为体、以类象为用。
天地万物之变化万千,恰如太极拳套路之万千变化,然而无论怎样变化,它们都遵循着各自的规律和轨迹。如同一个揽雀尾,任凭千万人打来打去,无论拳架怎么开合收放,都离不开五行八法。八法对应八卦,一法对一卦。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在此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
顺便说明一点,就太极拳之八法而言,我们可一法一法地练,但实战和推手却不能单法单法地用,必须一出手八法皆有,否则就没有真正练到家。
易田简书,顺颂冬祺!
允升园
2021.12.7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