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第二季》是由中央电视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作的纪录片。
本片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镜头,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大国重器第二季》共8集, 于2018年2月26日至3月5日每天21:15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
大国重器第二季
纪录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工业和信息化部
王立平
CCTV-2
《大国重器第二季》是对中国工业发展进行了一次大巡礼,倡导并指明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2018年2月26日,在北京举行开播仪式。
聚焦“创新”这一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人才体系”这个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人物的选择上,将镜头对准活跃在研发制造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工人。
节目以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工业发展进行了一次大巡礼,倡导并指明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紧扣这一战略部署,片中对健全和完善制造强国关键的支撑体系进行了系统描绘,准确把握了制造强国新的时代内涵。
《大国重器第二季》把视野从第一季的大型装备制造业拉伸到整个工业制造领域,重点聚焦中国如何从“打造世界第一的产品”升级为“打造全球顶尖的工业体系”。片中有世界上载荷量最大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现场;有新型线棒首次接受高压击穿试验的场景;有“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海试成功的过程。
作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实现倾力打造的重点纪录片工程,该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一战略部署,对健全和完善制造强国关键的支撑体系进行了系统描绘,准确把握了制造强国新的时代内涵。
第1集 构筑基石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从百年梦想川藏铁路工程,到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的千年圆梦,从中国高铁拉动一个个产业基地,到中国核工业产业链上一个个尖兵,它们托起了冶金、轴承、型材、精密仪器等数十个高端装备行业的自主创新。
第2集 发动中国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空天强国,中国人的飞天梦,迎来了圆梦的新时代。作为高新技术最为集中、产业溢出效应最强的领域,空天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大飞机腾空,国产飞机发动机揭开面纱;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全景呈现;助力太空布局,中国卫星制造装备全新亮相;太空密闭生存试验,挑战全球极限。迈向航空航天强国,中国已发动引擎,全速前进。
第3集 通达天下
超级装备让人类获得超越自身的能力,工程机械制造水平和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关键指标。中国,已经是全球工程机械最大的制造基地。这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最有可能率先跻身最先进行列的领域。
第4集 造血通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这个关系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领域,中国的态度是明确的——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建设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背后,一个个超级装备,正成为造血通脉的利器。在全球最高等级特高压工程的起点,揭开核心重器换流变压器的制造诀窍。在全球最大的单体煤液化基地,见证高等级空分装置的中外比拼。在中国最大的页岩气开采现场,探索压裂车小身材大力气的秘密。从全球最薄的新能源电池,到全球独一无二的核电双胞胎工程,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已经全面发力。
第5集 布局海洋
五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速高达7.44%,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3.8个百分点,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万亿元。海洋正为中国经济提供澎湃动力。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成功;从海上粮仓,到海上油气田;从海水淡化,到海上风场。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创新发展的“蓝色中国梦”正越来越近。全球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蓝鲸系列的制造秘密。“深海勇士号”探索深海4500米区域的神秘资源。全球第一座海洋牧场,世界上最先进的吹砂造陆神器;全球起重能力最强的海上巨无霸,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货船,世界上最完备的海洋运输舰队——大国重器,挺进深蓝。
出品人 | 慎海雄 | 总监制 | 齐竹泉 |
总顾问 | 苗圩 | 总策划 | 魏地春、辛国斌 |
顾问 | 李东、冯长辉、刁石京、陆燕荪、吴兴世、张彦仲、屈贤明、柳百成、吴有生、王锦连、邱钢、叶甜春、王文武、邬贺铨、苏子孟、董景辰、周思刚、郝玉成、赵昌文、杨青、韩晓平 | ||
策划 | 杨栓昌、王瑞华、张红宇、侯建仁、汪宏、王蓉、白华、刘涛、龚海平、董挺、刘红儒、凌维、邱久生、王玲玲、武鹏 | ||
监制 | 赵赫、陈红兵 | 制片人 | 李洋、张菁 |
总导演 | 王立平 | 总撰稿 | 李洋 |
执行总导演 | 刘娜、赵良 | 撰稿 | 张菁、潘敏 |
外协导演 | 张永峰、裴昌宏、于潜、李倩汝、黎亚军、沈世平、贾凯英 | ||
摄影 | 李晓民、戈跃平、刘晨捷、岳云天、樊恒玉、王宇鹏、卢寅、周乔、梁勇、周洋、柏松 | ||
航拍 | 宋军、黄波、张超 | 导演助理 | 陈嘉昌、周杨俊、华丛笑、华佳 |
摄影助理 | 杨桂杰、廖满金、董校杰、孟祥峰、鲁海阔 | 编辑 | 楚海朋、孙月 |
剪辑 | 田杰、王莹、周廷、王守宗、卢腾伟、杨赫、杨阳 | ||
解说 | 李立宏 | 音频制作 | 沐肆洲 |
录音 | 吾艺 | 视频制作 | 南洋 |
视效导演 | 王惟沙 | 调色 | 赵美东 |
制片主任 | 赵研、张时群 | 制片 | 郭化、宋荣梅、王菁、赵云-李静华 |
节目推广 | 齐曦、胡姗姗、张宁、于小曼、肖榕、陈瑜芫、李亦阳、冯璐、孙涛 | ||
责任编辑 | 赵研 | 承制 | 北京中视广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期数 | 播出时间 | 节目简介 |
第一集 | 2018年2月26日21:15 | 《构筑基石》 |
第二集 | 2018年2月27日21:15 | 《发动中国》 |
第三集 | 2018年2月28日21:15 | 《通达天下》 |
第四集 | 2018年3月1日21:15 | 《造血通脉》 |
第五集 | 2018年3月2日21:15 | 《布局海洋》 |
第六集 | 2018年3月3日21:15 | 《赢在互联》 |
第七集 | 2018年3月4日21:15 | 《智造先锋》 |
第八集 | 2018年3月5日21:15 | 《创新体系》 |
《大国重器第二季》由《辉煌中国》主创团队领衔,共8个摄制团队,历时一年半,行程30万公里,拍摄60余个核心重器故事,聚焦8大领域,呈现数百组成就数据。这里有首次向媒体开放的超级工厂,有首次披露的核心技术关键突破,有最先进的世界级试验平台,有最高水平的中外装备同台竞技。中国自主研发的16米立式机床用于加工核压力容器,这是全世界能实现流水化作业的核压力容器生产工厂。中国制造的页岩气压裂车,全球体积最小,单机功率最大,拥有双倍于常规压裂车的实力。最新一代空中造楼机,一次可以举升总重接近4000吨,相当于3000辆小汽车,可以在5个小时内,整体顶升4.5米。通过全景式的“重器巡礼”,记录迈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国制造故事。
在拍摄手法上,为充分展现出“重器”的生命感,摄制组大量使用了航拍、高速摄影、水下摄影等手段,像200米长的盾构机、主轴速度为每分钟24000转的高端数控机床,全球最长的单根海底光缆铺设等场景,壮观、大气、耐人寻味,用全新视角,展示出中国制造的底气和实力。《大国重器》(第二季)大量运用增强现实动画,直观呈现机械工作原理,呈现工业制造之巧、工业制造之美,让《大国重器》这部工业纪录片有血有肉,看似冰冷的机器制造故事,同样可以有温度、有细节。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