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论语笔记不愤不启)

 2024-02-26  阅读 582  评论 0

摘要: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有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翻译学生没有强烈的意愿,不要启发他;学习应先自己思考,不要直接给答案;老师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有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论语笔记不愤不启)

有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
  • 学生没有强烈的意愿,不要启发他;
  • 学习应先自己思考,不要直接给答案;
  • 老师教一个案例(一个方向),学生应该以此联想出相似的案例(其他三个方向),如果学生做不到,则不要再教了。
解读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学习要有主动性,分别体现在意愿、过程和应用三个方面。

不愤不启。态度要主动,即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在过程上,不悱不发。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数学课,老师给出一个题目,总是先给学生几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不是直接给出解答;语文课,如讲古诗,老师读完诗,也通常让学生先思考一下诗的内容意思,然后讲标准的理解。这几分钟思考,其实就是在调动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反之,如果跳过这个环节,效果是差很多的。

最后是应用:举一反三。现实的案例和应用有很多,老师不可能穷尽,因此在案例(应用)环节更体现积极性的重要了。在这个环节,当下的学生是通过做作业,解习题来实现。无论是数理化生还是史地政,做得都不错。而对于已经工作的成人的学习,估计只有少数人能在应用方面“反三”。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是因为能力不足吗?不是,因为没有了作业,而又不主动给自己布置作业而已。

小结

总之,本句话孔夫子提醒我们学习的三个层面的积极性:开始的意愿要主动、过程中的思考要主动、最后的实践练习要主动!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3a9Cz0ABQwMV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59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2150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