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韶山的七律诗(韶山人常用的这几个字)

 2024-07-17  阅读 946  评论 0

摘要:昨晚大舅子打电话,问什么是格局。我说,这东西我也讲不清。装逼的喜欢用这词。他又问,那我去买本书看好不?看么子书好?我说,随便拿本书,都好,哪怕看完只从中晓得了一个道理,或是见到了一个没见过的词,都挺好的。这后面一句,我是有感而发。最近看《韶山志》和《人文湘潭》,忽然就解开了好多疑惑。在讲到韶山的传统

昨晚大舅子打电话,问什么是格局。

我说,这东西我也讲不清。装逼的喜欢用这词。

他又问,那我去买本书看好不?看么子书好?

我说,随便拿本书,都好,哪怕看完只从中晓得了一个道理,或是见到了一个没见过的词,都挺好的。

这后面一句,我是有感而发。

最近看《韶山志》和《人文湘潭》,忽然就解开了好多疑惑。

在讲到韶山的传统家具时,《韶山志》里写到:

主要传统农具有耕种用的木犁、铁耙、流耙……提水灌溉用的龙骨水车、筒车……收割脱粒用的镰刀、扮桶……运输用的土车、箢箕、箩筐……晒谷用的谷耙、禾筛、擢箕……

以前写文章,用到一些比较本地化词语时候,总找不到普通话里对应的,因此,看到这段,喜得要死。

原来,挑土的那对竹器,写做箢箕。

写给韶山的七律诗(韶山人常用的这几个字)(1)

(图源安琪儿之家博客,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箢,有两音,或读渊,或读晚,意思呢,都跟竹器相关。

尤其是读yuan的时候,其释义为:

“宛”意为“凹形的”、“下凹的”。“竹”与“宛”联合起来表示“凹形的竹器”。

这不正就是咱们常用的那家伙吗?

再看扮桶。

前几天我一篇文章里,提到这个词,有读者朋友说,不是扮桶,是拌桶。

放以前,我还真有点扯不清,但看了这书之后,我知道,扮桶就是它的名称。

字典里,它有一个意项:

〈方〉∶抓在手里磕打;摔打。如:扮稻;扮谷;扮禾桶。

方,就是方言的意思。

而拌呢,则是搅拌。

收稻谷的时候,当然是扮而非拌了。

不过,虽然韶山农村的80后们从小干农活,但我那时看过的四四方方、靠滚筒脱粒、顶上还架着四块可拆卸挡板的,并不是纯正的扮桶。

因为我们俗言的桶,是圆的。

但,我之前看德国美女赫达·莫里逊在90年前所拍的中国老照片时,见过扮桶。

一个圆形大桶,三面围着竹席,一人掐着禾把,在桶檐上猛摔,谷子掉落,弹在竹席上,不会飞到田里去……

写给韶山的七律诗(韶山人常用的这几个字)(2)

(正宗扮桶)

另一个字擢箕。

我倒觉得这个字应该是用错了。

它读为茁,跟土话不像,且意思是提升,也不搭。

因此,不如用撮字——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器具铲起东西——读音相像,意思相符。

最后要说的这个字呢,是墈。

《文化湘潭》里写道:

出(韶山)冲口不远,只见前方一串马灯,摇摇晃晃而来。乡里人不可能有这么多马灯,一定是县里来的枪兵,情况危急!左边是大田,无处藏身,右边是高墈,难以攀上,怎么办?大家都围到毛润之身边,润之镇定自若地说:“老话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来!我们上山”。一位大个子农民往地下一蹲,毛福轩不由分说,把润之架起,踩着那位大汉的肩膀爬上了山墈:“润之,你快走吧!”

写给韶山的七律诗(韶山人常用的这几个字)(3)

(墈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墈,险陡的堤岸。也指地面突起如墙的土堆;险陡的悬崖,或有相当大陡度的斜坡的一面。

我之前一直觉得是“坎”,读了这个故事,方知,原来小时候不知死活也敢往下跳的,是墈不是坎。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376Cz0EAg8FU1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7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32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