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读《论语·里仁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否与他有同样的毛病。”
孔子这句话实在是有点知易行难的意思。对于这句话我们往往是看懂容易、会用很难。前半段还好说。主要是后半句,往往我们看到表现不如你或者有小毛病的人你就不以为然了。
虽然你随时都能把是非对错的标准讲上来。但是让你摆正心态,在看到别人短处时反思自己却是不容易的。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发现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尽可能委婉的劝导。如果他们心意不能改变,要尊重他们,不要冒犯。虽然劳苦,但不要埋怨。”
在本章中,孔子讲到了孝敬父母的问题。在他看来,做子女的侍奉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做子女的对于父母的要求也不能一味地服从,否则就是愚孝。
其实,在家庭生活中,家人之间产生一些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得体地处理这些矛盾。家中的矛盾,有时候是因父母而起,有时候是父母与子女共同造成的。如果的确是父母的不对。这个时候,做子女的应当多体谅父母。即便是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游历过远,如果一定要出行,必须有明确的方位,让父母知晓。”
地理环境能决定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中国是陆地国家,尤其是政治中心历来居于内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刀耕火种,男耕女织,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生活空间就在本巷、本村、本乡、本县、本市、本国。这样的生产方式又产生了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由此也便重人伦,厚情谊。
夫子时代,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生为人子,自要孝敬父母,不可远游;三十亩一犋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倘若子外出,就打破了家庭的生活秩序,最主要是打破了人伦秩序。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何以为孝?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自然不可。所以,即便非得远游,也必须要让父母知道方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