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屋村的妇女、老人等自发到村广场清扫落叶、积水。 记者 李忠 摄
南三镇陈屋村村民自治——
坡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坡头区南三镇五里行政村陈屋村是17条自然村庄中,人居环境整治最迅速也是最有成效的一条村庄。陈屋村作为坡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之一,这些年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创造性高效率开展村民自治是该村最关键的一点。凡是乡村治理手段运用得好的村庄,干群关系一定是好的,村庄建设工程的推进总是顺利的。陈屋村虽然只是一条自然村,但该村的村干部上下一条心,凝聚力向心力共建家乡的势头和劲头,让这条村庄焕发出不一样的新农村风貌。”3月31日上午,在陈屋村,南三镇分管乡村振兴版块的副书记柯广龙和该村的村民小组成员一起,带记者一行沿着环村硬底化道路对全村走了一遍。当天刚下过一场春雨,从村庄哪个角度极目远眺,都是一片葱绿。坐落在清新田野里的村庄,巷道洁净,绿化婆娑,大气的文化楼、高耸的水塔、悠久的古建筑、新旧两村不同风貌的规划,让记者一踏入该村就感受到乡村新貌的愉悦感。
17年的村干部——
继续发挥“领头雁”作用
“3月28日我们刚选举出村的村民小组班子成员。我是村民小组组长庞伯如,村民组员有7位。在这前我已经连续做了17年的村民小组组长,既然大家都给了这份责任和信任我,我也将全力以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履行好我的职责,做好村干部的带头人,共同把家乡建设得宜居富美。”在参观陈屋村文化楼农家书屋的时候,庞伯如激情满怀地说。记者在深入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陈屋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之所以走先一步,这和该村的村干部凝聚力有着很关键的作用。柯广龙表示,南三镇还在动员部署“三清三拆三整治”阶段,陈屋村就已经开始雷厉风行的行动,不到两天时间把村的“疑难杂症”全部清拆完,全村1300多人没有一人异议。陈屋村也是五里村委会众多自然村当中最早启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村庄先后投入的将近800万元的村庄基础设施,包括文化楼、污水管网铺设、路灯、广场、自来水、绿化等,除了政府投入的100多万元,剩下的都是外出乡贤、村民集中募捐。“我虽然也是一位经商者,但我更认同集体感。能动员村民和外出乡贤参与新农村建设,这本身就是一种凝聚力和合力。一条村庄要人心齐、民风正、发展快,必须要以治理为抓手,村干部一定要带好头,我这个村民小组组长更是要做好典范。”庞伯如表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但当村民依然把这份信任交付给他的时候,他接下来了,而且一干就是17年。作为17年“老村长”的他,今年再继续作为村民小组的“领头雁”,用他经商的理念和大刀阔斧的风格,一步步地给家乡添砖加瓦。
乡村治理成生产力——
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一个商人,为什么这么坚持?村庄治理零纠纷、零阻碍、你们是如何做到让村民如此心服口服的?”面对一条自然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如此“顺境”,记者不禁发问。“首先自己和自己的班子成员的无私心。这个不是嘴皮话,而是实实在在要去做的,要去牺牲一些利益的,也不是一时半时的坚持,而是一种信念。我要带好头,我也要让团队每一个人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只要站得高看得远,赢来的不仅仅是现在村庄的变化,更是培植村风民风的正气,这就是村庄的软实力。”庞伯如说。
“修建水塔的费用是90多万元,资金全部来自村民和乡贤的筹集,不但可以满足我们村的饮水,还可以输送给邻村;我们的村庄道路建好了,也要兼顾邻村的道路建设,往往是我们让出一部分土地,也要帮助邻村把道路建设好,驳接好。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好,能大家好的才是硬道理。”庞伯如说,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发挥好最基层组织的能动性、创新性、积极性,才能焕发出乡村最大的内生动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