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山千年古寺(探访千年古刹大云寺)

 2024-12-29  阅读 724  评论 0

摘要:山西省武乡县大云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北宋年间,改称大云寺。 高瑞峰 摄中新网长治5月23日电 题:探访千年古刹大云寺:曾为粮库 今展新颜作者 高瑞峰墙外摊铺林立,墙内古韵悠悠。一座千年古刹,藏于闹市之中。22日,63岁的文管员常乙铭照例“巡寺”,他说,“入夏了,气温升高,木构建筑最怕火,

大香山千年古寺(探访千年古刹大云寺)(1)

山西省武乡县大云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北宋年间,改称大云寺。 高瑞峰 摄

中新网长治5月23日电 题:探访千年古刹大云寺:曾为粮库 今展新颜

作者 高瑞峰

墙外摊铺林立,墙内古韵悠悠。一座千年古刹,藏于闹市之中。22日,63岁的文管员常乙铭照例“巡寺”,他说,“入夏了,气温升高,木构建筑最怕火,不走一走看一看,不放心。”

山西省武乡县故城镇故城村,修葺一新的大云寺殿宇恢宏,庭院幽深,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油亮光泽。常乙铭介绍,“寺院以前有一段时间被粮站粮库占用,墙上的壁画破损,琉璃瓦也有短缺。”

大香山千年古寺(探访千年古刹大云寺)(2)

山西省武乡县大云寺占地79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金代原构,余为明清所建,亦颇具金元遗风。 高瑞峰 摄

大云寺坐北朝南,为两进院落,占地7900余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角殿。其中,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金代原构,余为明清所建,亦颇具金元遗风。

“大云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原为东汉时期涅氏县治所,初名岩净寺(又称严静寺或严净寺),北宋年间,改称大云寺。”武乡县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籍建军介绍,2001年,该寺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香山千年古寺(探访千年古刹大云寺)(3)

2001年,武乡县大云寺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瑞峰 摄

2005年,大云寺修缮时,曾出土北齐河清四年(公元565年)的造像碑,及三座佛头。大雄宝殿梁上发现“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重修”落架题记。

寺内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石碑,碑文有“名之曰‘巖凈(岩净)’,至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夏四月,改曰‘大雲(云)’,有石刻仍在焉”记载。大雄宝殿正门西壁,嵌有宋敕封大云寺牒文石刻,刻有“治平元年四月六日”等字样。

大香山千年古寺(探访千年古刹大云寺)(4)

武乡县大云寺建筑结构严整,保存完好,虽历代多次大修,各建筑单体仍保持原有的建筑特点和形制。 高瑞峰 摄

“东配殿内,现存有5通石碑,金泰和年间、明成化年间石碑为青石材质,碑文清晰可见;其余3通石碑为沙石材质,碑身风化严重。金泰和八年石碑年代最为久远。”籍建军介绍。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后槽纵向均施大额枋,斗拱五铺作重计心造,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内部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前后槽纵向都施大额枋减柱。

大香山千年古寺(探访千年古刹大云寺)(5)

武乡县大云寺现存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角殿。 高瑞峰 摄

其建筑结构严整,保存完好,虽历代多次大修,各建筑单体仍保持原有的建筑特点和形制,大木构架保存了宋构金修的营造特征,为研究晋东南寺庙建筑群的实例标本。

“正殿(大雄宝殿)东西墙和后墙,都绘有壁画,近年,文物部门对壁画进行了保护性修复。”籍建军说。据了解,大云寺内保存有壁画200余平方米,该寺壁画采用揭取修复技术,目前,修复完毕的壁画,再现了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整个过程。

大云寺位于故城中央地带,历经岁月更迭,一直为周边乡邻重要的活动场所,每年举行的传统庙会,是当地一大盛事,有碑文记载,“是时四方旅客,来游者众,昔日空门,今日俨然小都会也。”常乙铭说,“庙会、集会时,十里八乡的人前来赶会,早些年更热闹。”(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28aCz0ECw8BU1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83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2406秒, 内存占用1.3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