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宗祖庭,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临济宗的发源地,坐落在宜丰县西北部的黄岗乡境内的黄檗山上。山上层峦叠嶂,气势雄伟,山清水秀,古木参天。
临济宗祖庭
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临济宗的祖庭
赣西北
《江西通志》
万福寺位于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西北的黄檗山上。黄檗山古时以盛产黄檗木而得名。
唐贞元五年(789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
贞元八年(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
大中二年(848年),希运来此出家。他后至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得传心印后又返回黄檗山。怀海传希运、希运传义玄,黄檗山成为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
宋时宗风犹盛,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临济宗杨歧派善果禅师从湖南沩山来此住持,达10年之久。
元朝时逐渐衰微,寺几荒废。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寺僧大休得莆田周心鉴居士之助重修殿宇,香火盛极一时。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扰福建沿海,寺毁于战乱中。
隆庆初(1567-1568年)僧中天发愿重修,并进京奏请藏经,苦候8年未果,竟圆寂于京师。其徒孙鉴源、镜源继承遗志又进京,越六寒暑,得邑人宰相叶向高之助,朝廷乃赐藏经678函、紫袈裟三袭,同时赐额"万福禅寺”,一直沿用至今。
时殿宇尚未修复,鉴源、镜源回寺后即着手修建大殿与法堂,叶向高亦捐建一座藏经阁,寺院始起衰转盛。
崇祯二年(1629年)又建东西客堂,寺僧赴湖州金粟山广慧寺礼请密云圆悟为住持。崇祯六年(1633年)密云退居,费隐通容禅师继席,隐元被推为西堂。
崇祯十年(1637年)隐元得传心印,住持黄檗山万福寺,他远到漳州、潮州一带募化,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修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山门、斋堂、钟鼓楼、库房、寮舍等大小30余处。同时,隐元还大力弘扬临济宗风。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东渡日本,由其门人慧门性沛接任住持。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寺又趋衰微,僧清馥一度募化修复。
1928年突遭山洪之劫,寺院损失严重。1949年又罹火灾,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殆尽[1]。
临济义玄大师,唐朝人,临济宗初祖。
幼负出尘之志,披剃受具足戒后,博通经论,精究律学。
首参黄檗希运,又礼高安大愚,于言下大悟,复还黄檗,受其印可。
继以行脚参禅,与大老交锋,故丛林有「临济游方,气吞诸方」之说。
师接化学人之法有「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等,机锋峻烈,生机勃勃;开创了禅宗史上最为卓绝、门风兴隆的临济宗,为中日禅宗主流之一。
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示寂,敕谥「慧照大师」。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