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文帝帽》
作品《太子盔》
作品《木偶头》
工作中的陈显智
作品《木偶戏武将头戴》
■本期执行 周湖健
如果你是泉州人,对于闽南佛像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吧!正所谓“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无论是在香火袅袅的寺庙里,在光影交汇的梨园戏台上,还是在人潮涌动的庙会出巡时,一尊尊活灵活现的佛像,以及穿在“神灵”身上那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的佛衣服饰,总是令人叹为观止。事实上,在有着“泉南佛国”之称的泉州当地,因为民间宗教信仰的兴旺繁盛,由此而衍生了民间传统工艺:妆佛。
小小佛帽 工序繁多
当提到妆佛,或许会让人不禁想起那句“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的古代成语。“其实,简而言之,佛妆就是运用彩绘、金箔和漆线等装饰工艺,对佛像进行装饰的意思。它从一开始就是单纯作为神佛偶像的一种装饰技法而存在的。”以民间佛帽工艺见长的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陈显智介绍道。
佛妆工艺总体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了神像雕刻、佛衣佛帽制作、金苍绣等。这些相关技艺对于陈显智来说,虽然也精通,但他最擅长的项目,还是佛帽制作工艺,也就是闽南语所说的神灵的“头戴”。
别看这一顶小小的佛帽,它的制作过程其实十分繁琐,且十分有讲究。“首先,在制作佛帽之前,要是事先按照神明身份形象的不同来进行相关的设计:不同身份、不同形象,佛帽的造型和样式就要有所不同,比较常见的便有:王帽、相帽、帝帽、千岁帽、帅盔、凤冠……”
陈显智说,佛帽是神明的饰品,每一顶帽子它都有含义。这也要求佛帽制作者,首先需要对所制作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角色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而根据人物形象和人物角色,设计构想出合适的佛帽样式,只不过是第一步。真正的难点还在于动手实操制作。“通常来说,还要经过制胎、搓纸、刻纸、加纱、掐丝、粉线、上漆、贴金、点蓝、合成、装饰等十几道工序。”陈显智说。佛帽虽然小,但通常由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构件组成,而且构件与构件之间不仅要讲究搭配问题,还要讲究比例大小。已经从事了30余年佛帽制作的陈显智,对这些细节早已熟能生巧。
来源: 东南早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