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于2005年7月12日由交通部发布;根据2012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8号《关于修改〈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决定》第4次修正。该《规定》分总则、经营许可、客运车辆管理、客运经营管理、客运站经营、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8章101条,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2005年7月12日
交通部
2005年8月1日
有固定办公场所等
《关于修改〈本题〉的决定》
2012年第8号
《关于修改〈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决定》已于2012年11月27日经第9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部长 杨传堂
2012年12月11日
(2005年7月12日交通部发布;根据2008年7月23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决定》第1次修正;根据2009年4月20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决定》第2次修正;根据2012年3月14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决定》第3次修正;根据2012年12月11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决定》第4次修正)。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0年第17号《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已于2020年7月2日经第21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部长李小鹏2020年7月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道路旅客运输及道路旅客运输站经营活动,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保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1]
1、符合本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客运行业年度运力投放计划、线路发展规划。(正在制定)。
2、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坚实平整的停车场地,其面积应是实际停放车辆投影面积的2倍
3、有与申请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客车:
(1)客车技术要求:
a.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
b.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值》(GB1589)的要求;
c.从事省际包车(旅游)客运、省际旅游班车客运车辆,其技术等级应当达到行业标准《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规定的一级技术等级;从事市内包车(旅游)的客运、市内旅游班车客运的客运车辆,其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二级以上。
(2)客车类型等级要求:
从事旅游客运的客运车辆,符合公安部《机动车类型分类表》规定的大、中型客车标准;其车辆类型等级应当达到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规定的中级以上。
(3)客车数量要求:
a.经营省际包车(旅游)客运的经营者,应当自有中高级营运客车20辆以上、客位600个以上;
b.经营市内包车(旅游)客运的经营者,应当自有中高级营运客车5辆以上、客位100个以上;
c.经营省际旅游班车客运的客运经营者应当自有中高级营运客车100辆以上、客位3000个以上,其中高级客车在30辆以上、客位900个以上;或者自有高级营运客车40辆以上、客位1200个以上;
d.经营市内旅游班车客运的客运经营者应当自有营运客车50辆以上、客位1500个以上;或者自有高级营运客车20辆以上,客位600个以上;
4、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2)本市常住户口,年龄不超过60周岁;
(3)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交通责任事故,是指驾驶人员负同等或者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
(4)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客运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合格而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
(5)驾驶员还须连续从事三年以上大、中型客车驾驶工作。
5、拟聘用驾驶员人数不得少于拟投入营运客车数量
6、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驾驶人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
7、申请增加经营范围的,企业规范经营,信誉良好,无重大违章违规行为的不良记录。(待监管程序出台,再细化)
8、申请从事旅游班车客运经营的,还应当有明确的线路和站点方案,并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9、实施特许经营的,按特许经营规定程序办理。
(一)提交材料
1、《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申请表》
2、企业章程文本;
3、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驾驶人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
5、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客车数量、类型及等级、技术等级、座位数以及客车外廓长、宽、高等。若拟投入客车属于已购置或者现有的,应提供《行驶证》、车辆技术等级证书(车辆技术检测合格证)、客车等级评定证明及其复印件;
6、已聘用或者拟聘用驾驶人员的《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及其复印件,公安部门出具的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的证明;
7、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房屋租赁证明(或意向协议)及复印件,租赁房屋租赁期限必须在一年以上;
8、工商部门出具的《预先核准名称通知书》和复印件
(二)注意事项:
1、复印件加盖公章、提交材料的材料使用A4纸。
2、如果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完整、或有错误,受理部门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全部内容。
无
(一)结果形式:
1、对予以许可的,制作并送达《道路客运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正副本);
2、对不予许可的,制作并送达《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
3、未按期完成承诺的,经营许可取消;承诺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二)注意事项:
1、完成时限:20个工作日
2、收费标准:本事项不收费
2012年12月1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修改<道路旅客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8号),对涉及包车客运管理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加强包车客运管理。
为了便于公众和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更好地理解本次修改的有关内容,现就本次修改的背景、基本情况和主要修改内容作如下解读。
修改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道路包车客运需求大幅增长,各种包车客运形式不断涌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出行需求。截止2011年,我国包车客运客车近12万辆,比2006增长70%,包车客运已成为道路旅客运输市场一个重要增长点。同时,随着包车客运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包括包车客运违规经营扰乱市场、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空白包车证满天飞、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等现象,导致包车客运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
为加强包车客运管理,交通运输部先后联合公安部、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方案的通知》(交运发〔2012〕112号)、《关于集中开展旅游包车客运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交运发〔2012〕304号)等文件。2012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也对加强包车客运安全管理提出了要求。
因此,交通运输部对《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客规》)中涉及包车客运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使其与进一步加强包车客运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同时,交通运输部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下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包车客运管理的通知》(交运发〔2012〕738号),制定了《包车客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管理要求》,编制了《包车客运标志牌二维码识别软件》。
修改情况说明
原《客规》中涉及包车客运管理的条款主要包括第六十二、六十三和九十条,本次修订进行了以下修改。
(一)修改客运包车的车籍所在地及管理机构
原第六十二条第一款为“客运包车应当凭车籍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包车客运标志牌,按照约定的时间、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行,并持有包车票或者包车合同,不得按班车模式定点定线运营,不得招揽包车合同外的旅客乘车”,第二款为“客运包车除执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下达的紧急包车任务外,其线路一端应当在车籍所在地”,第三款为“单程的去程包车回程载客时,应当向回程客源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现将第六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客运包车应当凭车籍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包车客运标志牌,按照约定的时间、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行,并持有包车票或者包车合同,不得按班车模式定点定线运营,不得招揽包车合同外的旅客乘车。” 第二款修改为:“客运包车除执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下达的紧急包车任务外,其线路一端应当在车籍所在地。省际、市际客运包车的车籍所在地为车籍所在的地区,县际客运包车的车籍所在地为车籍所在的县。”第三款删除。
修改理由:把省际、市际客运包车的车籍所在地修改为车籍所在的地区,同时把核发包车客运标志牌的机构明确为车籍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使得省际、市际客运包车管理权限从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变更为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有利于集中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使省际、市际客运包车的车籍所在地由县改为市,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有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实行集约化经营;删除客运包车回程载客在客源所在地进行备案的要求,统一由车籍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履行备案及管理职能,有利于加强包车客运属地管理。
(二)加强省际包车客运信息化备案管理
原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为“省际临时客运标志牌(见附件9)、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见附件10)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交通部的统一式样印制,交由当地县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客运经营者核发。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和加班车、顶班车、接驳车使用的省际临时客运标志牌在一个运次所需的时间内有效,因班车客运标志牌正在制作或者灭失而使用的省际临时客运标志牌有效期不得超过30天”,第二款为“省内临时客运标志牌、省内包车客运标志牌样式及管理要求由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自行规定。”
现将第六十三条增加第二款,内容为:“从事省际包车客运的企业应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要求,通过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向车籍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后方可使用包车标志牌。”原第二款变为第三款。
修改理由:运用信息化手段重点加强省际包车客运备案管理,促进包车客运管理方式升级。通过建设完善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包车客运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一方面有利于管理部门全面掌握省际包车客运的运行情况,科学发放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加强对企业、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包车客运企业通过互联网申领包车客运标志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包车客运市场的现代化、规范化程度。
(三)加强客运包车违规行为处罚
原第九十条为“违反本规定,客运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吊销相应的经营范围”,涉及包车客运的第三项为“(三)客运包车不按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行驶的”。
现将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三)客运包车未持有效的包车客运标志牌进行经营的,不按照包车客运标志牌载明的事项运行的,线路两端均不在车籍所在地的,按班车模式定点定线运营的,招揽包车合同以外的旅客乘车的”。
修改理由:包车客运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本次修改将这些行为纳入到客运包车的违规处罚范围内,以进一步规范客运包车的经营,维护包车客运市场秩序。
(四)修改标志牌式样及制式规范
附件10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的样式和附件11中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的制式规范进行了调整。
修改理由:省际包车客运的企业通过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向车籍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后,需通过信息系统打印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上的备案信息。因此,对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的样式和制式规范进行调整,以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