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是由梵语翻译而来,古代有两个译本:鸠摩罗什译本和玄奘译本。如下图。
现代学者翻译:若有家族之男女,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听闻之后,专心忆念一日、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往生的信愿)心不散乱(不动摇、不改变),等到家族之男女临终时,阿弥陀佛会在众声闻围绕和众菩萨陪伴下,出现在其面前。(由于佛力的加持和摄受),临终时,心不会颠倒错乱。去世后,会出生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括号里的文字是梵文里没有的,我作为补充添加进去,下面再详细解释。
被古德翻译为“善男子、善女人”的梵语,是kulaputra(家族之子)、kuladuhitṛ(家族之女),这两个词的含义,应该和印度的家族种姓制度有关,但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直译成汉语后,国人很难理解,所以古德可能取“善男信女”的含义,将其意译为“善男子、善女人”,其实就是无论男女老幼的意思,没有其他要求。
中略...
罗什译本中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玄奘译为“闻已思惟……系念不乱”,梵本中的对应词是“avikṣiptacitto manasikariṣyanti”(一心思维)(6)。学术界亦有相同的论证:今以梵本为中心对比诸本,罗什译的“执持名号”则相当于“思念……名号”,这点很明显。
顺带一提,康僧铠译本《无量寿经》十八愿中的“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梵本对应单词直译为“为了往生投心于那个佛国,甚至只发起十个念头”(8),所以“乃至十念”指的是心念;《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的“专念无量寿佛”,念佛的动词是“manaskāra”(思维、忆念)(9),同样也是心念的意思。
摘自《朱亚仲净土文集》,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